引入人工智能解决垃圾分类难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上海市在今年一月份时颁布了实施垃圾分类的条例,目前已经在全市范围内紧锣密鼓地推行开来,而紧接着全国46个重点城市也要开始逐步建立垃圾分类系统,其它城市的公共机构也将致力于实现该系统的全覆盖,预计到2025年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都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看到这些规划,即便没有生活在上海,应该也能意识到垃圾分类对于当下的生活有多么大的意义了。
垃圾分类难,首先难在公民一时难以接受和习惯。事实上,目前垃圾处理方面做得很好的一些发达国家都是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在政府软硬措施并行之下开始培养国民对垃圾处理的重视心态,通过一代人的教育这才有了今天全民环保的作风。
而中国国民在垃圾处理方面确实没有及时的引起重视,别说分门别类地丢弃垃圾,就算是景区街道不随地乱扔都还屡禁不止。所以要构建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如何提升公民素质、培养科学的环保意识、养成绿色生活的方式都是有关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除了改造意识形态方面,如何高效率地处理垃圾废物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从前我们采用的都是粗放型的堆肥、焚烧、填埋,处理方法简单粗暴,成本和工序也少。如今要把垃圾细化,按照不同种类采取不同的方式,势必需要更加细化的处理分支,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难度都会增加。中国作为工业大国、人口大国,每年产生的固体废物都以100亿吨的速度成倍增长,同时每年产生600-700亿吨的垃圾堆积,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导致垃圾围城、环境污染、甚至影响人们健康等的问题。所以,如何提高垃圾的处理效率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处在如今智能化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是可以被引入垃圾分类体系的。从前垃圾场一些需要由人工手动挑拣、运送垃圾的工作,如今可以用机器人替代。将垃圾从各点收集后用传送带统一传送,然后结合了大数据、智能算法、图像识别技术的机器人可以在传送带上通过摄像头扫描对垃圾进行快速地甄别,判断其属于哪个种类,然后用机器臂将垃圾拣出汇入相应的垃圾堆,按照程序设定进行统一的处理。
这一过程全由算法控制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完成,既不需要像人一样休息补给,也不介意脏乱差的环境,可以预想人工智能将在垃圾处理方面大大地节约人力成本,且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都可以得以提升。
对于个人而言,智能手机也可以运用一些结合了大数据和图像识别的app,对手头的垃圾进行判定,免除大家的纠结。但问题是,当产品经过使用后变成垃圾,其外观形态肯定会和原来有很大差异,比如一瓶完整的可乐和一个被踩扁、皱巴巴、脏兮兮的可乐空瓶,如何对物品和其垃圾的心态进行连接、对应并且准确判断,同样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对数据库信息的量和准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