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云商业化即将来临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商业的世界,盈利才是企业的生存KPI;在无人机云服务商中,也从不缺乏“商业化”的探索者,他们力图在一朵朵无人机云中,打造出一朵更加“商业化”的云,以个性化的服务立足商业世界。
然而,让“云服务”商业化起来并不容易,即使操盘者为互联网巨头。在运转了十余年后,今年的Google年度大会上,Google云新任CEO Thomas Kurian宣告了Google云的转折——“Google云希望成为最容易与之做生意的云服务商”。“客户”、“服务”、“企业用户”……这样的词在大会频频出现,让Google云大会充满了务实的气氛,与此前两年Google云AI首席科学家李飞飞强调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和公共福祉的氛围,大不相同。
简言之,Google要将“云服务”做成一门生意。而将“云服务”努力向“商业化”靠拢,也是无人机云一直努力在做的。
在商业化路上一骑绝尘并非易事“优云在2016年3月获得批文,是国内第一家无人机云系统服务商。”北京优云智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汉清向宇辰网记者介绍。成立3年多,“优云”已然成为十家无人机云里数据量提供最大、贡献最多的云服务提供商。
宇辰网记者在梳理中发现,在民航局2018年度发布的《中国无人机运行数据统计报告》中,2018年各云系统中飞行小时数量,优云以737,545小时遥遥领先,远超排在第二位的47,920小时。在合计数量的988,625小时中,占比也达到74.6%。
在无人机飞行统计数量、无人机注册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优云”是否已经在商业化路上一骑绝尘呢?答案并非如此。王汉清表示,作为无人机云服务提供商,“优云”也曾在运营模式上“徘徊”。
其实,这种状况并非仅仅出现在无人机云服务商中,几乎所有“云服务”提供商的商业之路都走的“千回百折”。从互联网云服务商来看,虽然有“大厂”品牌效应的加持,但从各大公司的财报来看,在盈利方面并无可兴奋之处。就拿国内一家独大的阿里云来说,从其2009年宣布商业化起,至今已经走了10个年头,在集团财报中,阿里云的营收虽每年都有所增长,但其盈利数据一直未曾公布。
对无人机云服务提供商来说,商业化的过程中也没有摆脱同样的命运;但王汉清对“优云”的未来充满信心,“无人机云的运营模式虽然在之前不是很明确,但随着政策的完善,未来很有前途。”王汉清介绍,当前无人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未来会有更多的无人机飞上天,就会随之产生更多需求,这些需求正需要“无人机云”来满足。此外,与其他无人机云不同,在目前十家无人机云中,只有“优云”单纯运行无人机云业务。在此背景下,“优云”很有可能成为“最具商业化的那朵云”。
“对无人机进行有效监管是一方面,而无人机使用者需要更多的是如何安全、合法的飞上天,如何保障无人机业务在空中平稳运行,所有的这些业务都是无人机云提供的。”
把B端“服务”的流通价值挖掘出来从发展历史来看,自2006年亚马逊上线世界上第一款商业化云产品以来,云服务更多的还是面向B端,这一模式也基本沿用至今。
那么云服务又是什么?在云服务领域深耕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云服务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以是其它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通俗解释,云服务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对于无人机云服务来说,通俗来说就是通过数据库系统,用于向无人机用户提供航行服务、气象服务等,对民用无人机运行数据(包括运营信息、位置、高度和速度等)进行实时监测。
既然云服务是一种商品,就要进行流通,说明具备特有价值。那么作为提供云服务的企业,其商业模式在决定企业发展方面,就显得至关重要。纵观国内外,提供云服务的企业不胜枚举,每一个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的云服务企业都有其独特的商业模式或客户群体。
“就像电信运营商,打电话按照分钟收费的模式类似,无人机飞上天以后,无人机云可以为其安排航路,保证天气、交通顺畅等,那么无人机云的商业模式就演变成类似于通信运营商的收费模式,我们会对飞行过程进行收费。”王汉清介绍,但与电信运营商不同的是,无人机飞行并不会按照分钟收费,而是按照飞行架次、飞行时间长短,或者飞行地区收费。“例如在上海和罗布泊飞无人机,城市环境和沙漠环境大不同,收费就不一样。”
未来,无人机要安全飞行,首先要有一套系统来支撑,从而进行飞行规划。那么,这套系统就是无人机云来提供的。“优云就是这样的无人机云。从政府来说,也需要无人机云配合管理。无人机云不仅能够提供飞行信息,而且能够保证无人机在低空安全、有序飞行。这也正是无人机云运营商的价值所在。”
无人机云更能解决问题找到了“云服务”价值所在的“优云”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迅速将其落地。“单从云本身来讲,优云是目前商业化做的最多的,提供的服务也是最多的。其他云服务运营商仅是提供数据交换这类基本的云服务。”王汉清介绍。
提到“优云”的商业化,王汉清解释,“就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商业服务”。这些商业服务包含单不仅限于,为企业提供无人机交换数据、企业运行管理服务等,“类似于钉钉,不仅能帮企业完成工商登记,还能提供上下班打卡等企业运行功能。”
而相较于C端用户,“优云”在商业化的路上与互联网“云服务”提供商相同,更注重B端。“个人无人机拥有者大部分为娱乐,极小一部分才有商业化应用。对个人来说,“优云”首要解决的使其符合监管、并保证飞行的安全性。”王汉清坦言,未来“优云”不会对个人实施太多收费内容,但会把个人用户社群化运营。
“而对于企业用户,无人机是企业生产工具的一部分,需要各方面的保障,对无人机安全的需求会更多,优云就会偏重于对企业提供服务。”据王汉清介绍,“优云”已经推出了企业版,企业可以根据需求、管理层级,对无人机进行有效管理、分配任务,并建立相应的任务体系。“让优云更加贴近用户,用起来能够更加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所追求的。”
在云服务领域流行着一句话,流水的创业公司、铁打的行业巨头。整个云服务市场基本上遵循着二八法则,长期处于赢家通吃的局面。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云服务领域也涌现了很多创业公司,不管是在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还是在各个细分领域,最终的结果依旧是亚马逊、微软等巨头不断做大。在无人机的云世界里,其发展规律也越来越与互联网云服务领域相契合,已经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的“优云”,其商业化之路是否能够一马当先,或许时间才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