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需要一双慧眼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眼睛被称为人类心灵的“窗户”,是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感知、交流和传递的重要窗口。拥有一双健康且明亮的眼睛,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而拥有一双模糊甚至黯淡的眼睛,则会让我们的生存变得十分艰难。
因此,为了让人们都能够拥有一双“慧眼”,我国从1996年开始,便将每年的6月6日设为了“全国爱眼日”。每当这一天到来,社会各界都会组织有关的爱眼活动,来唤起人们对眼睛的重视,并提升大家的护眼意识与技能。
今天,“全国爱眼日”再度如期而至,爱眼行动也再次火热开启。不过,我们的关注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人类身上!近年来,随着机器人的快速普及与应用,作为机器人“眼睛”的机器视觉技术,同样受到了我们的大力关注。
身为机器人的眼睛,机器视觉价值重大当前,机器人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认为这主要是人工智能在不断突破和发展的结果,但其实,机器视觉技术同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因为机器人要想通过分析、思考来更好的替代人们工作,首要前提是必须“看得见”,而这项功能的提供正是依赖机器视觉技术。
机器视觉对于机器人,就好比是眼睛之于我们人类。我们的眼睛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画面信息,让我们能看见、认清这世界,机器视觉同样起到了类似的功效。机器视觉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系统,帮助机器人提取、处理和理解所提取的信息,从而让其完成准确、高效且安全的自动化作业。
概括的来说,机器视觉对机器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了四个方面:引导定位、外观检测、高精度监测以及图像识别。机器视觉最主要的特点便是提高了机器人生产的柔性和自动化程度,满足一些危险环境或人工视觉难以满足的场景作业需求。同时在大批量的工业生产中,机器视觉所带来的精度与效率也远比人工视觉要高得多。
三大因素限制,国内这双眼还不够慧亮对于机器人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来说,机器视觉至关重要;对于生产自动化转型和工人的解放来说,机器视觉同样价值非凡。鉴于此,大力发展机器视觉,提升机器人的“视力与眼力”,赐予工业生产一双“慧眼”,应该是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事实上,我国也的确将机器视觉发展划入到产业规划之中,并出台了诸多政策给予鼓励、引导和支持。只是虽然发力不小,但由于起步较晚、优势不多,我国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在“眼睛”的慧亮程度上仍然明显不够。
而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其一是技术掌握能力不足。目前,我国的机器视觉产品在图像处理上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不管是测量、外观检测还是条码、字符等的识别,在精度和适用性上明显不够可靠,这些都是因为技术实力不够、技术标准不达标所导致的。
其二是产品应用程度不高。国内机器视觉的应用当前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和电子电器领域,相对来说侧重点过于狭窄,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新技术和新领域快速崛起的情况下,应用领域无法拓宽是导致产品功能、实用性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
其三是专业人才储备薄弱。眼下,我国机器视觉相关人才主要依赖国外引进,自身专业储备量不足,但同时需求量又巨大。一方面人才供给得不到有效满足,另一方面人才质量也得不到专业保障,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机器视觉的发展不够“明亮”。
奋起直追,未来打造慧眼还需一齐发力那么,未来我国机器视觉该如何发展,才能奋起直追、后来居上呢?单一的努力或许功效都不会太大,只有各主体同时发力、协作共举,才有可能将这双眼睛打造成为“慧眼”,才能够将整个产业发展推向最终成熟。
具体而言,政府需要在政策鼓励、引导之外,积极推动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培养,快速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行业标准与制度,依靠宏观调控的手段营造健康、良好的发展氛围;同时,企业则需要在加强自身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的同时,增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行业间的交流,通过强强联合、互惠互利来提升实力、提高门槛;此外,行业也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快相关标准、人才等的建设和发展,及时完善对行业的监督,把握产业发展的脉搏。
未来,机器视觉的市场蓝海还在不断扩大,智慧城市、无人模式带来的全新成长点和增长点,将为这双“眼睛”提供更多的应用空间。我国只有各界同心、一齐发力,才能在新的蓝海市场中肆意扬帆、高速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