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真正达到5G商用规模化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6月6日上午,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院士邬贺铨专访时表示, 5G提速是技术驱动、市场需求和产业成熟度的结果,但目前还有诸多瓶颈。
从2016年1月正式开展5G技术试验,到今天发放第一批牌照,只用了3年半时间,与3G、4G时代相比,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为何会有这样的速度?
邬贺铨:3G、4G,基本都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发放牌照几年之后,我们才开始发放牌照。到了5G,我们基本进入了世界第一梯队。目前只有韩国、美国等少数国家发放了5G牌照,而我们未来的5G规模将远远大于这些国家。
中国4G经过6年多的发展,电信运营商在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中投入巨大,至今尚未收回成本。现在又要开始5G的建设,成本问题将如何解决?
邬贺铨:4G建设花了六七年的时间,大概是7000亿元到8000亿元的建设投资,相当于运营商每年投入1000多亿元。
5G建设周期会比4G还要长,如果每年的投资强度还跟以前差不多的话,那么经过8~10年,投1万多亿元,差不多能完成。当然,运营商的投入还是希望通过业务运营得到回报,需要不断探索新的业务和应用。
4G的时候投入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原因有很多,但是你要看到在4G投入这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单位流量资费是前几年的1/10,也就是说,如果运营商不降价,应该早就盈利了。运营商也要发挥社会责任,为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做一些贡献,所以看起来好像4G的建设没有创造很多的回报,但实际上这个回报不仅限于运营商收入,更体现在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上。因此,5G很大程度也是体现在社会效益上面,更多的体现在社会的信息化,以及产业数字化等方面。
目前测试、预商用的5G手机价格过高,令消费者望而却步,是否会对5G商用造成阻滞?
邬贺铨:一般来讲,新一代产品的规模较小,用户量少的时候,研发投资成本肯定都要分摊到销售上,自然一开始的价格都比较高,实际上2G、3G、4G开始都有类似的情况,随着用户多了,成本自然会下降。
可能有一批感觉经济能力承受得起,而且有需求的用户会先行尝试,随着终端的价格下降,网络的覆盖范围更宽,用户也会逐渐增长,这是一个规律。如果一开始就有大量的用户,网络跟不上,也没办法做好。
中国要真正达到5G商用规模化的发展,还需要怎样的一个过程?
邬贺铨:到现在,我们国家3G、4G的移动的用户,只是占所有移动用户的85%左右,5G要发展到这个程度,时间不会比4G所用的时间短。4G到现在用了六七年,5G需要的时间至少比4G更长。
当然5G同样会遇到移动通信的一些问题,比如基站选址问题,尽管中国的基站的电磁辐射指标比欧美都要严格很多,严格10倍了,但很多中国老百姓还是会担心辐射,所以对基站的选址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频率问题上,我们现在是工作在6GHz(千兆赫兹)以下的频段,这个频段与毫米波频段相比建网相对更快一些,但能得到的最高峰值带宽不如毫米波频段,所以未来中国5G还要采用毫米波频段,但毫米波频段上的频率已经预先分配给其他用途,所以需要进行协调,这里边有些部门利益等问题,需要政府来解决,包括基站的选址,也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引导。
此外,在很多基础核心技术上,还需要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可控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