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资产管理业务中的应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信用成本
去中心化、防篡改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特别适用于紧耦合机构间的信用问题。随着区块链技术中公私钥机制和共识机制的发展,这项技术在降低摩擦成本、去信用化等方面已经到了实质性应用阶段。
资产结算与清算是区块链技术的主要发力点
中心化的验证机制通常有较高的维护成本并且依赖于中心信用发布机构。涉及多方交互的信用场景,区块链技术独特的单链数据结构和加密特性,根本上保障了上链数据的可靠性与不可纂改性。
区块链技术储备成熟,资产管理业务改造落地可行
招商银行已经落地多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业务,在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智能合约的版本控制等技术细节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与解决方案。在资产管理业务使用区块链技术,切换成本与风险可行。
互信即是收益,共享才能远行
基于不同机构的区块链架构可以解决数据规范性流通的问题,对于待监控数据可以自动执行相关的智能合约,对于事中和事后风险控制优势明显,带动研究与投资。
金融科技中的区块链技术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从数据的结构化,到数据的组织、整理再到数据的抽象与描述,都取得巨大进步并相继发展出独立的领域。围绕着数据,人们建立与发展出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数据处理方式,以大数据技术为网络的数据组织方式,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增信技术。上述三大技术解决方案可以构成一个基于高质量数据的辅助决策系统,帮助我们进行高效的分析决策。作为价值数据库的技术基石,区块链技术是未来整个数据分析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去中心化的可信账本功能,利用算法解决了传统中心式记账所不能解决的多方互信问题。为金融机构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延迟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依托于分布式数据库,建立在点对点通讯网络架构基础之上,具有单向数据添加,保密性强等特性,逐渐成为最具有应用潜力的信任数据加密共享技术。
区块链技术简介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信任化、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共享账本技术。去信任化是由共识算法和单链数据结构来保证。为了防止篡改数据、追溯数据变动,区块链公私钥机制的引入使得链上的每一条记录都被妥善加密保存。去中心化通过各个节点上按照时间排列存储的数据组成的区块实现。区块内部的使用单向链,即后一个区块通过哈希指针指向前一个区块,构成了分布式数据仓库。由于特殊的数据组织方式并且使用分散化存储,因此链上个别节点的失效并不会影响整个数据系统,提高了数据安全性。
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的数据库,目标参与者可以很多,并且链上所有参与方都拥有链上的全状态数据。这意味着上链的数据,例如涉及金融方面的账户余额,账户名称,前节点哈希值,时间戳,费用等信息都会对参与者开放。根据不同的数据开放程度,区块链可以分为三种组织形式: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例如国内应用方面,最近由6大基金会和轻松筹共同发起的阳光公益联盟链,是面向有限的参与者完全开放数据权限的一种组织形式。通过区块链技术杜绝了篡改的可能性,让公众清晰地了解资金从捐赠到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弥补公益与社会信任的鸿沟。国外应用方面,例如私有链中的致力于跨境转账平台的Ripple区块链技术,力图取代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
区块链技术1.0的概念首次在2009年1月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提出。接着在金融支付领域建立起来的比特币,在没有任何中心化的管理方参与的基础上,持续运行至今。随着区块链技术被大众不断认识与接受,在先行的比特币金融实验基础之上,更多的技术被引入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来。2014年,区块链技术2.0中的智能合约被开发者提出,支持对链上数据执行自动化操作。智能合约实际就是一段可自动触发的代码,通常直接被部署在区块链上。它可以按照既定的规则,对接收到的信息做出回应。比如共享单车,可以将单车作为资产放在区块链上,定义一个智能合约来管理。当承租人将1元钱打入智能合约账户,智能合约将共享单车的密钥发送给承租人。承租人获得了车辆的租用权限。在用户落锁,重新将共享单车归还给系统后,密钥失效并将余款打入客户账户。智能合约继续托管单车,直到下一个租客将钱打入智能合约账户。同时,智能合约也在逻辑上进行扩展,即去中心化匿名组织。以以太坊为例,去中心化匿名组织以一种独立经济协调机制存在,可以由组织内部决定采用何种代码,从而让各类代币激励形式共存。区块链和去中心化匿名组织的关系就类似于金融市场和各类交易制度,例如组织内部可以通过80%多数成员来决定如何分配资金或者分红机制来吸引成员。目前,区块链技术3.0仍在不断发展,预计将在数据库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供坚实的基础。如果政府与企业能够在政策层面打通数据共享,这项技术有望在人类基于数字认知领域持续发力,起到坚实重要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