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市场的成长逻辑是怎样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物联网在全球蓬勃发展,形成了规模超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图虫创意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物联网在全球蓬勃发展,形成了规模超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笔者认为,它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相应的成长逻辑,这是由规模成长、业务成长与收入成长三者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所示。
物联网3种成长逻辑的关联规模成长逻辑:从连接规模到数据规模物联网产业的规模成长逻辑是从连接规模到数据规模的成长过程。具体而言,在初始时期,无论是整个物联网产业,还是具体的企业都需要做大连接数量的规模,不断累积规模化的用户群以及规模化的数据量。
接下来,企业就能够开展用户经营(即通过应用提供方式,拓展其价值)以及数据经营(即将数据以多种方式变现)。
在该场景下,企业核心资源的重心逐步迁移,企业所追求的规模化变为数据规模化,因为数据带来的业务拓展空间和盈利空间更大。在具体的实践中,各类企业构建连接规模的路径有所差异。电信运营商的优势在于网络,因此打造NB-IoT、eMTC等专门面向物物互联的蜂窝网络,吸引各类设备的连接,并在此基础上设立连接管理、终端管理等平台,提供在连接基础上的增值性服务;互联网厂商的优势在于在线服务平台,因此厂商通过与电信运营商等合作形成网络与平台融合的全套方案,或者利用公共通信网络实现各类设备连接,如QQ、微信所连接的各类设备就采用该模式;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优势在于平台,进而他们可以向产业上下游拓展,包括芯片模组、操作系统、物联专网(LoRa)等,持续巩固其行业核心节点优势;解决方案厂商的优势在于深入的行业解决方案,因此他们先为用户打造局域内的物联专网(如基于LoRa的模式),再与其连接平台合作,或者与电信运营商等企业构建整体的解决方案。
为促进连接量的发展和自我可管可控的连接量成长,部分企业采用投资或补贴的方式。如阿里、小米等公司,构建了投资生态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向合作伙伴每年提供数亿乃至数十亿的补贴;一些企业通过连接协议、开放资源等生态资源的提供,吸引相关企业加盟,共筑连接生态。在连接量成长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包括用户数据、终端数据、业务使用数据等。参考消费互联网的发展经验,产业的未来属于数据高地型企业,这是人工智能、新兴业务、精准分发的基础。因此,产业内但凡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是从进军物联网产业开始便瞄准了拓展数据规模,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原因在于,能够汇聚数据的平台是企业的建设重点,包括连接管理平台、终端管理平台、应用使能平台等。
此外,尽管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但是诸多核心企业仍然制定自己的企业标准。 业务成长逻辑:从管道服务到数据应用在物联网产业中主要服务型业务(管道、平台、应用等)的成长,是从管道服务为主向数据应用为主转变的过程,也是从通用服务向专业化服务转变的过程。以物联网管道为主的业务,不仅包括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设备连接、数据传输的服务,也包括对数据的存储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管理等,所有业务的核心均紧密围绕通信管道开展。若各项业务离开了通信管道,宛如“无源之水”,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与存在的空间。管道服务的通用性较强,即各类场景化应用均使用相同的服务,包括相同质量的网络、相同的连接管理平台、相同的套餐等。
但目前,管道服务亦在逐步与最终需求场景相结合,呈现面向专用场景服务的特征,包括随需网络等服务。而以物联网数据应用为主的业务是对物联网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从而创造新的价值,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公众应用等都可以归纳到数据应用中。它与以管道服务为主不同,数据应用的基础是各类型数据,也是最大化发挥数据价值的体现,并且数据应用与细分市场关联密切,体现了专业化的特质。如百度上线的《全国污染监测地图》,它在百度地图当中增加了污染检测图层,可以查看全国以及所在区域各类排放机构(火电厂、工业企业等)的位置、污染源类型等,以及相应的排放预警。物联网的主要业务之所以从以管道服务为主向以数据应用为主转变,主要的原因包括3个方面。
首先是产业规模化成长逻辑的因素。产业的规模化成长是从连接规模向数据规模成长,并且这是无法跳跃的成长逻辑,也就是数据规模是在连接规模基础上发展的,因此导致与之对应的业务成长逻辑是先发展管道服务,在大连接数量基础上,形成大规模的数据,才能有条件发展各种类型的数据应用。其次是数据应用厂商意愿的因素。管道服务是通用服务,规模化发展的前景明确,如电信运营商等有意愿投入;而数据应用则完全不同,它是个性化极强的专业化服务,并且对客户而言,它也未必是刚性的需求,对于相关服务商,尤其是诸多面向细分市场的创新创业企业而言,其期望是让物联网用户量(使用连接服务)能够先形成规模,然后再进行开拓,找到合适的用户群体。最后是业务发展资源的因素。
管道服务可以从零基础起步,只要用户有需求,就可以使用,只要相关企业有意愿,就可以在采购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建设网络与平台,并提供相应的服务。而数据应用不同,如果用户能够整体化采购“管道服务+数据应用”,即可实现零基础的发展,但服务提供商则没有办法,他们必须站在数据资源和用户量规模的肩膀上。收入成长逻辑:从单维收入到多维收入纵观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各种类型业务的发展是多元的。换言之,从业务本身当中直接实现的收入并不是业务存在的唯一价值。一项业务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类型的资源,该资源是其他业务实现价值的基础。在消费互联网中,多元型业务特征明显,主要呈现3种形态:
第一,一项业务可以完全零收入,只是为其他业务提供资源,例如免费邮箱是为吸引用户、一些心理测试类微信小程序是为进行人工智能监测等;
第二,一项业务可以部分收费,网络游戏最为典型,氪金制度引入之后,免费用户存在的主要价值是为游戏增添人气,让付费用户玩得更加开心;
第三,一项业务可以现在免费,未来收费,如提供试用版的软件等。相比较互联网行业,物联网行业相对简单,但仍然是向收入多维化方向迈进。产业发展初期,以管道服务为核心,服务型收入主要来自于通信服务费,以及与管道有密切关联的平台使用费等,这让行业收入呈现了一维的特征。随着数据的积累,以及数据应用的普及,来自于管道服务之外的收入占比不断增多,各个业务间相互叠加,带动了收入多维化发展。并且新的一维收入诞生,是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是服务对象不断细分化的过程。以电信运营商为例,从管道服务到连接管理服务,再到行业应用服务,最后到数据开放服务,在资源叠加产生的基础上,用户被不断深度挖掘,形成了新的收入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