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医疗C2B模式的底气和逻辑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5月下旬,腾讯在昆明进行了一场“大阅兵”,腾讯的医疗健康部门也接受了一次“检阅”。接受“检阅”的还有腾讯副总裁、医疗健康业务负责人丁珂。
2003年,丁珂加入腾讯,曾任腾讯九大业务部门第一负责人,是手机QQ&Qzone、QQ浏览器、腾讯安全、腾讯医疗等产品业务线的奠基人之一。从2015年开始,作为腾讯医疗业务的开创负责人,丁珂带领团队建立了腾讯的医疗业务矩阵。
对于做了十多年安全的丁珂来说,骨子里更喜欢做医疗和安全,因为“气质要求比较相通,都要忍受长久的寂寞。”
但是,进入这两种ToB属性强烈的行业,远不止是带领团队探索一个新领域。更重要的是,新领域带给丁珂和腾讯的认知边界是什么?
为什么能拿到微信支付的入口?
采访伊始,就向丁珂抛出了最近的一个热点问题:微信为什么会把微信支付“九宫格”的优质流量入口开放给了医疗健康?
要知道,以张小龙对微信近乎偏执的“克制”心理,拿到这个入口,要不是张小龙自己觉得可以,要不就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内部推动过程。
丁珂说,这个事情可能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复杂。九宫格并不是关键,医疗的痛点和刚需是一个关键,不管是今天、过去还是未来某一天,总会在微信的大生态里面出现。
丁珂的回答颇有些“自信”,因为他看到了这件事情背后的逻辑:作为腾讯的C端王牌,微信与B端业务的打通,本质上是顺应了现阶段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融合的趋势。
2018年9月30日,腾讯启动了史上第三次架构调整,医疗和腾讯云、教育等板块被整合进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这是腾讯成立20年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完全ToB的大业务单元。CSIG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据报道,将CSIG事业群交给掌舵人汤道生时,马化腾曾给了他两个锦囊,其中一个就是,为他提供各种资源,包括找张小龙争取微信入口。
而此次上线的医疗健康,是CSIG事业群成立后拿到的第一个微信支付入口。
其实,这并不是“医疗健康”和微信的第一次合作。
汤道生在去年11月说到,未来20年互联网的重要发展来自ToB领域,腾讯有决心集公司全力迎接产业互联网的到来;同时,产业互联网不仅是ToB、ToG的,归根结底是要服务用户,也是ToC的。腾讯将用C2B的方式,服务产业,也服务于人。
C2B这一模式的逻辑在于,整合腾讯在微信、QQ等社交工具上积累的用户,利用AI技术帮助B端企业、G端场景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
一开始,“医疗健康”和微信合作了微信医保支付以及电子健康卡。这两个都是典型的C2B逻辑:
医保支付是医疗健康事业部和微信事业部合作的基础设施,也是串联起智慧医院医疗全流程的关键节点;电子健康卡则是帮助医疗管理部门和医院提供解决方案,进而提高服务效率、节省医疗成本。
在昆明的这次会上,丁珂分享了腾讯场景落地的一张成绩单:腾讯提供的电子社保卡和医保卡电子凭证服务全国超过400家医院,以及超过6000家药店。电子健康卡陆续在全国9省市落地,方便患者跨院一卡就医。
拿深圳门诊量最大的深圳人民医院举例,上线微信医保支付后,患者排队挂号缴费时长由50多分钟缩短至2分钟,线上支付率超过50%,还先后关闭了15个挂号收费窗口,调整为诊室,节约收费服务人员20多名。
但是,各个地方不均衡性很大,“你要做一个样本不难,需要的是把模式快速复制。毕竟医疗是强规范、强监管的服务行业。”
第二个阶段,就是“腾讯健康”以小程序的形式出现在微信生态里。丁珂发现,用户对这个小程序的呼声很高。
由于两个阶段的尝试效果都不错。于是,丁珂希望给医疗健康一个“更稳定的入口”,进而满足用户既“隐形”又很刚性的需求。而微信支付的医疗健康入口,目前只在深圳做了试点,这个阶段大概进行了3个月,都在调试用户体验。
从使用行为来看,第一次接触的用户(广场用户)会特别关注能唾手可得的体验。所以现在小程序的首页有在线问医生、线下找医生、腾讯医典的医学知识。
围绕这三个定位,团队大量使用了NLP等AI引擎去做导诊。一方面,可以释放高端的医生资源,另一方面,是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和获得感。
据了解,小程序里未来会上线新的一款功能,让用户可以查到自己的社保卡和电子健康卡。这样,老用户看过的医生、关注过的病种、咨询过的问题,复诊的时候都能在里面查到。
这三个阶段之后,医疗健康团队还会尝试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连接亲情、助力健康。以家庭为单位设计用户体验,慢慢培养用户习惯,把以前对医疗的特殊需求,转化为对健康管理的需求,让一个人把一家人的健康管起来。
可以预见,随着C2B打法的不断深入,医疗健康团队会和更多的C端产品产生交集。而摆在丁珂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团队的跨部门沟通以及向产品“要资源”的能力。
如何理解“三横两纵”?
2018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丁珂谈到了未来腾讯医疗健康业务的方向——聚焦在三个核心能力和两个重点学科:包括电子健康卡、医保支付等基础设施建设,医疗AI以及实现医学科普的腾讯医典;两个重点学科则是肿瘤和妇幼。
三个核心能力,分别输出给不同的服务对象:助力政府的ToG服务、服务普通用户的ToC服务、面向医院和医生的ToB服务。
丁珂说,“想要医疗长足健康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均衡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我们始终卡在一个问题上,做一个试点很容易,发挥互联网作用很难。”
做试点电子病历的基础,做医院信息化的基础,医生的专业能力,医生、患者对互联网服务的接纳度,这些工作要很长一段时间。
在他的构想中,至少要3到5年。
“此前,我们一直讲科技助力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现在科技助力很大的一个板块在AI部分。如果学科带头人不拒绝AI,我们可以很好的发展。另外AI可以帮医生更快去判断,包括癌症的早筛、智能导诊,我们已经合作很多家医院,可以解决信息不均衡性的问题,也可以帮助医生团队比较短周期在一个专业的领域提高效率。
据了解,腾讯觅影的AI导诊已接入近300家医院,累计共470万次精确导诊。AI影像已辅助医生阅片2.7亿张,服务近160万名患者,提示高风险21万次。
而且,丁珂把两个学科中的肿瘤作为了医疗健康团队的重心,“因为我们觉得国内在肿瘤方面的痛点最重,如果(患者)决策失误后果很惨。”
因此,在这次会上,“腾讯觅影”发布了AI电子阴道镜辅助诊断系统,利用AI技术进行阴道镜下癌前病变的辅助判读。除了宫颈癌之外,在其他重大的病种上,腾讯觅影都有产品落地。
在患者端,丁珂一直觉得,医疗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可能碰到7个医生有7个不同的问题,患者要做决定,这个决定需要专业的支持。
他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腾讯医典是一个和其他产品属性完全不同的“另类”,完全面向C端,未来会积累大量的用户群。
腾讯医典成立之初,光是调研就做了9个月,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本地医学科普知识体系化的缺失。
经过调研,腾讯医典寻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框架体系,参考海外WebMD的架构,又做了本土化调整。比如产品抑郁情绪,英文语境里是babyblues,但是中文里没有对应的词语。所以,一开始,医典的起步并不容易。
丁珂说,医学内容的生产要结合好的体系,体现关怀感,并且和医学的金规范对接起来。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医典已经到了“工业化”的内容生产阶段,效率会加快。
成立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腾讯医典覆盖了1000多个病种,大概已有超过4万篇文章和专家视频。
接下来,腾讯医典的重心会在人性关怀方面,比如说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关注特定的疾病领域,把相关的科普体系建起来。
“我们希望能够获得大家的信任,当用户遇到健康问题,我们能够从健康顾问的角度提供建议,这是医典的发展方向。”
丁珂透露,围绕上述众多的产品线,目前,团队多数的精力投入是“C2B联动的医疗体验”,也就是怎么样把患者跟核心的医疗资源更加高效地进行匹配。
他开玩笑说,C2B团队基本上都是“007”的工作模式,但是整个团队都很兴奋。“我们两周一个版本不断尝试,微信方面也非常支持,我们试了三遍,就已经知道这中间有多少东西要调,至少现在让我们看到有可能让匹配的效率往前推进一小步。”
商业不是医疗的唯一考核
尽管产品线众多,但观察腾讯在医疗领域的布局会发现,有个关键领域腾讯一直没有涉足——医药。药,是布局医疗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在腾讯举办这次大会之前,阿里健康刚刚发布了2019年的财报。财报显示,阿里健康营收的大头来自医药电商相关业务。
同为巨头,难免会被拿来比较。简单来说,腾讯和阿里在大健康领域的最大差异就在于布局环节的不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腾讯的强项在社交,在连接;阿里的强项在电商、在流通。这也就造成了,腾讯更偏前端,阿里更偏后端。
在采访中,我们也曾就布局医药的问题询问丁珂,毕竟阿里的医药电商已经形成了不小的收入规模。
他说,腾讯的医疗健康很少会直接碰医药电商。“从患者跟政府的角度来看,医药的问题确实不能回避。目前我们合作了400多家药店,但就以医药电商为例,京东等合作伙伴足以支撑自己的发展。”
之前,京东宣布整合旗下医药零售、医药批发、互联网医疗、健康城市等业务板块成立“京东健康”,以“医”、“药”为核心,在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上进行布局。
根据双方5月10号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腾讯将继续在其微信平台为京东提供位置突出的一级和二级入口,为京东带来流量支持。
所以,医药电商的问题,确实不需要丁珂花更大的精力去考虑。这就像一个拼图一样,缺哪一块补上就行。
当然,丁珂也表示,下一步,腾讯的医疗健康会有“长处方”计划,腾讯会动态判断。“只要是跟我们的目标相符,我们不回避这个问题,这很漫长,要阶段性足够用,比我们做得好,我们都是合作。
医疗AI发展到这个阶段,有一个问题其实很难回避,那就是盈利的问题。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讲,互联网巨头大多以“连接”的技术见长,现阶段能不能变现并不着急。与创业企业相比,互联网公司的医疗AI产品大多只是为其产业链布局而服务。
腾讯的医疗AI可以依靠的是腾讯云,也就是说,医疗AI的业务可以和安全、云存储等云的业务一起打包,提供院级的“互联网+医疗健康”解决方案。
“我们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有蛮多的项目,我们从来不会只从财务的角度去考核。能够赚钱当然好,但我们也知道一个道理——粮草充足,兵马才能跑得快,打仗才能更有信心。”
丁珂说,腾讯不缺项目,但是自己会刻意把研发和投入的比重压成大头,不会让研发做得好的人去做项目,否则会少了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或许,腾讯的文化和基因里面从来没有担心过营收方面的问题,医疗团队自然也是。
腾讯医疗的“科技向善”
前几天,马化腾的“科技向善”正式成为了腾讯新的愿景与使命。这点颇有向谷歌致敬的意味,谷歌的口号则是“完美的搜索引擎,不作恶”。
在这次大会的一个圆桌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教授PaulRomer曾说,在科技发展的同时,科技巨头还有责任关照处于科技弱势的人群,因为他们组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规模市场,他们有义务在发展中分享成果。
在丁珂看来,向善都是有阶段性的,但腾讯的底线是绝对不能做恶,同时积极参与在能力所及的事情。
“在医疗这个领域,锻炼了产品方向,又带动了生态的成熟度。我们帮政府去优化资源组合,让老百姓有扎扎实实的获得感。这个过程中,可能你投入是100,回报只有50、60。这都很正常,因为我们在摸索尝试的阶段,要接受成长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