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的三大误区解释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比特币诞生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末期。在比特币白皮书,即中本聪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系统)中,还没有“区块链”这个词,只有“区块”(Block)和“链”(Chain)。一些人为这种超越主权、不会烂发的虚拟数字货币而欢欣鼓舞,开始积极投入到挖矿、炒币中,甚至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进行众筹(ICO),俗称“币圈”。而另一些人,包括很多专家和学者,则专注于比特币底层技术,运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去,俗称“链圈”。
七年之后,以2015年10月美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的(信任的机器)(The TrustMachain)的封面文章为标志,大家意识到,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链”期价值远大于比特币本身。区块链可以让人们在没有中央权威机构监督的情况下,对彼此的互相协作建立信心。简单来说,他是一台创造信任的机器。华尔街开始热捧区块链。Gartner发布的2016年技术炒作曲线图表明,当前区块链正处于期望的最高点,即“过度期望期”,这也意味着在未来不久的一段时间,区块链将坠入“期望幻灭期”。人们对区块链的过度期望,实际暗示着对其存在很多误解,其中最典型的有三个,因为其关键词的首字母都是D,所以笔者将其纳为“3D误区”。
误区一-区块链是一种颠覆性(Disruptive)的新技术
首先,区块链不是一项技术,而是一个新的技术组合。其关键技术,包括P2P动态、基于密码学的共享账本、共享机制(拜占庭将军问题,即一种分布式场景下的一致性问题)、智能合约等技术,都是已经有十年以上的来技术了。但是,中本聪讲这些技术很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完善的激励机制,用经济学原理来解决传统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
其次,这个技术组合虽然有其独到的创新之处,但并非是颠覆性技术,是先有技术的有力补充,目前大部分人已经认同,区块链“价值股联网”的基础协议,从这个角度看,其地位与当前“信息互联网”的HTTP协议相当,两者都是建立在TCP/IP协议智商的应用层协议,同是互联网的两大基础协议,因而,两者是互补而非颠覆的关系。
最后,这个技术组合并未颠覆现有业务,而是引人了新的思想,去改善和改造现有业务模式,从而为大众提供更好的、普惠的服务。《华尔街日报》在2015年1月曾发表题为《比特币与数字货币的颠覆性革命》的文章,认为比特币的数字货币发行机制可能“颠覆”目前各国央行的法定货币发行模式,这算是最接近“颠覆”性的区块链案例。而实际上,比特币在经过8年多的发展后,虽然总市值发展到了100亿美元,但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比重还是微不足道。与此同时,也确实有一些国家的央行,如英国和中国,在考虑摈弃比特币的挖矿机制后,通过借鉴数字货币H卜一些机制,在---定范围内实现可跟踪、可追溯、数字化的法定货币。
误区二——区块链就是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的
首先,很多人认为D.。...r alized是区块链的核心特征,并将其翻译为“去中心化”。然而这个最早由国内“币圈”所做出的翻译,多少有一点主观和政治化的色彩、作为软件系统的网络架构一般有二种模式:单中心、多中心、分布式。单间Decentralized只是表明不是单中心模式,可能为多中心或弱中心,也可能是分布式的。所以在中国台湾地区,大多将Decentralized翻译为“分散式的。而不是“去中心化的”。
其次,在中本聪的整篇论文中并没有提到过Decentralized,而只有Peer-to-peer(P2P)。在2016年6月召开的W3C区块链标准会议上,以太坊的核心开发团队Ethcore就明确表示,不再使用Decentralized这个词,而是用P2P、Secure、Serverless这类纯技术性词语。
最后,The DAO事件表明,完全去中心化是不可行的。The DAO是一个基于以太坊公有链的众筹项目,它在短时间内就募集了价值1.6亿美元的数字货币,成为史上最大的众筹项目。然而由于其智能合约的漏洞,导致The DAO被黑客攻击并转移走价值6000万美元的数字货币,最后不得不黯然落幕。在挽回这个损失的过程中,原有的去中心化机制未能解决问题,最后还是通过”集中式“的方式,强制以太坊进行”硬分叉完成交易回滚。但这也导致丁以太坊社区的分裂,产生了ETH和ETC这两种同源却又不同价格的数字货币、给以太坊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此次事件之后,很多人对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进行了反思。前上交所总工、ChinaLedger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白硕则认为”去中心化不是区块链的本质特征。。万向控股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肖风则进一步阐述。“区块链的核心是分布式而不是去中心”。
误区三——区块链交易存在很大的延迟(Delay)
在使用比特币进行支付时,一般需要10分钟才能完成一次支付确认,如果要保证支付交易的不可逆转,通常需要等待连续的6个数据块完全确认,这至少需要1个小时的确认时间。而我们通常使用的银行网银支付和第三方支付,通常都是秒级完成的,与之相比,使用区块链的比特币支付实在太慢。
然而,我们再考虑一下跨境支付的场景,当我们使用Swift完成一次跨境汇款时,通常需要3~5个工作日,对方才能收到相应的款项。而使用比特币进行跨境汇款,仅需要一个小时就能收到汇款。如此比较起来,比特币支付已经是非常快了。
为什么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因为,对于比特币支付来说,攴付确认过程即是清算和结算的过程,如果把支付过程和清结算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比较两类支付的延迟时间使用区块链进行交易还是很快的,!区块连交易的本质、是大幅减少了交易后的处理工作,消除了大量的人丁。干预过程,从而提高了交易效率。
通常我f门把区块链分为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三种、比特币和以太坊都属于公有链范畴。在数字货币之外的场景中,尤其是在金融领域中引入区块链技术,将面临很多问题。如何引入以及引入哪种区块链、还存在许多权衡决策方面的障碍。
第一,主流金融机构难以接纳公有链。R3发布最新研究报告,证明公有区块链不可作为金融机构解决方案。2016年Swift发布白皮书指出、当前世界主流金融机构无法接纳公有区块链。对于这些金融机构而言,需要的是一个自主可控的系统,而公有链显然做不到这点。
第二,私有链与公有链架构差异大。笔者曾仃细分析了以太坊和超级账本这两个典型区块链的模块结构,发现两者差导巨大。很多公有链的核心模块,加挖矿、Pow共识、原生货币等,在私有链环境中是完全不必要的,直至是有害的。与此同时,公有链系统中还缺失一些诸如身份认证、权限管理等在私有链中必要的模块。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也曾坦言,只有5%的以太坊程序可被金融领域使用。
第三,私有链和联盟链还很不成熟。目前,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代表的公有链相对比较成熟,而私有链和联盟链则远远不够成熟。开源而且好用的联盟链,更是不存在。目前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开源联盟链,是Linux基金会下面的超级账本(Hyperledger)项目,目前已有95个成员单位、旗下的Fabric子项目是以IBM捐献出的OpenBlockchain为主体搭建而成的,目前还处在0.6版的快速迭代过程中,到0.8将是Alpha版,而0.9则是Beta版,再经过3个RC版本之后,才会进入相对成熟的1.0版。
想要找到或研发出一个成熟稳定的、适合金融领域的联盟链底层系统,还任重道远,需要很多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踏踏实实地投入到区块链的基础研究中去。
在目前已出版的区块链书籍中,有很多都冠以“革命。、。重塑。、。重新定义世界。等煽动性词语作为书名,这更像是一种口号,而非切合实际的研究、我很高兴地看到,还有像邹均、张海宁、唐屹、李磊、刘天喜、陈晖、曲烈、郑晓明等这些研究者们,在踏踏实实地研究区块链底层技术,用普实的话语来介绍和普及区块链技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区块链技术,实实在在地让人们了解区块链技术特征和特点,以及在现阶段环境下的不足,如何去改善这些不足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世上没有”银弹,没有哪一种技术能解决所有的习题。
希望读者们能够通过本书,深人地了解区块链技术。也只有深入丁解其底层运作机制和原理,才能更好地灵活运用该技术,取得理想的效果。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我辈仍需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