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三甲医院引入机器人进行外科手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从5G无人驾驶技术到突破生命禁区的手术机器人,从传统文化再创造到与新技术的结合,北京科技周主场的多个展项用实例生动地说明:北京,一直在创新!
5G无人驾驶车成“新宠”
“这个5G无人车是用5G控制的吗?”“是纯自动驾驶还是可以人机共驾的?”一台标着“星骥无人驾驶智行者”的5G无人车,成为了本届科技周的一大亮点,引得男女老少观众纷纷围观和试驾,甚至一位年仅4岁的小女孩都坐上去,想感受一下这去年底才研发出来的5G无人车的魅力。
“这台无人车是在传统车座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打个比方,就是给过去的传统车加上了‘眼睛’和‘大脑’:眼睛是车上的三个雷达,大脑是使它实现智能算法的部位,装在车的底盘。”其研发企业的负责人亲自为观众解释这台无人车的创新原理。利用点云数据与深度学习算法,并将最新的5G技术应用到无人驾驶上,让无人驾驶低时延、更可靠、更精准,是这台无人车的最大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星骥”的研发公司智行者是一支清华大学创业团队,核心人员大多来自清华汽车系。虽然是一家年轻企业,但在无人驾驶方面已拿到313项专利,今年还正式获得2张北京最高级别自动驾驶T3牌照,成为国内第一家将无人驾驶技术实现商业化落地的企业,去年自建了全世界首条集总装、感知、定位和控制等标定及自动驾驶下线测试能力的无人驾驶生产线工厂,单班年产5000台,与华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达成深度合作。
通过体验试驾,观众们不仅对这台5G无人驾驶乘用车感兴趣,有人还当场提出作为驾驶者的建议。“这个车是不是空间小了点呀,自动驾驶的按键感觉也有点多,不能一键操作吗?感觉还可以做得更便捷一点。”从“星骥”驾座刚刚下来的一位中年男士笑着说。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生命禁区的GPS
在“高精尖产业发展成果”展厅,一个专门展示人工智能医疗项目的角落充分展示了“高精尖”的含义。尤其是一款名为“睿米”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让多位观众发出疑问:“机器人已经能在人的大脑里动手术了吗?”
其实,“睿米”就像是神经外科手术的GPS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在不开颅的情况下定位到颅内的细微病变,实现精准的微创手术。整个系统定位精度达到1毫米,创口只有2毫米。经过15年临床探索和6次产品迭代,这款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去年通过国家食药监总局三类医疗器械审查,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也是该领域全球第二款在原产地获批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睿米”已成功应用于脑出血、帕金森、癫痫等疾病的治疗当中,可以开展包含颅内活检、植入、抽吸、核团毁损等12类神经外科手术,进入了天坛医院等全国多家三甲医院。
更重要的是,未来“睿米”还计划发展远程医疗。借助互联网,专家在异地制定手术方案,本地医生在机器人的配合下可以准确无误地实现专家的手术方案,精准完成微创手术,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这一点尤其吸引了多位医疗行业内人士的关注。
数字技术将民族纹样融进现代服饰
“这纹样太特别了,你们卖吗?方块纹、龙纹这些纹样一般在外面都买不到……”北京青年报记者在“民族服饰文化科技时尚融合项目”的展位边看到,不足10分钟的时间就有4位参观者前来询问价格。
之所以被频频询价,是因为大家都被摆放在展位上的几件民族风格浓厚的旗袍所吸引。龙纹、方块纹、八角纹等这些少数民族的纹样在现代服饰上体现。“我们通过收集汇总传统服饰图片,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取传统民族服饰图案文化元素,并利用人工智能提取传统民族服饰图案文化内涵,搭建民族文化基因库,让传统的民族纹样在现代服饰上有所体现。”项目组成员、北京邮电大学研二学生银宇堃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这个项目是由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民族大学等两所大学的学生一起完成的。
据了解,这个项目来自一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我们团队里共有二三十名研究生同学分模块工作。民族大学的同学们负责采集、标注图样,邮电大学的同学主要负责技术支持,去年我们的纹样设计已经运用到一些羊毛围巾的产品上。”
“中国风”机器人乐队现场开音乐会
身穿传统国风服饰,弹奏着竹笛、箜篌和排鼓……昨天下午,北京科技周现场的一场民乐音乐会被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人们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支“墨甲”乐队的表演。
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墨甲”乐队的演奏者是由三个身穿传统服饰,外形酷似古代木质人的机器人。整个乐队由排鼓机器人“开阳”、箜篌机器人“瑶光”和竹笛机器人“玉衡”组成。其中,“开阳”的四只机械手臂可以跟随节奏灵活地敲击5个鼓面;“瑶光”的两只手可以轻松运用“关节”拨动琴弦;“玉衡”可以优雅地吹出人类很难完成的连续跳跃长音。
“墨甲”机器人乐队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以及希格斯木甲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创新成果。该项目的联合创始人曾强告诉北青报记者,整个团队用了半年时间进行研制,融合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技术,以及中国雕塑造型和民族音乐。“‘墨甲’的名字取自诸子百家的墨子,因为墨家是古代崇尚工程技术的重要流派——这是我们通过技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一次探索吧。”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