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聚焦”时期 平安城市建设是安防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平安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前身,同时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因此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大环境以及发展趋势的变化必将影响着平安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走向。
所谓的平安城市是国家提出的规划政策,是在过快的城市建设导致如交通拥堵、城市道路网规划与发展不符等城市病以及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目的就是通过重构城市的硬件基础设施,利用安防监控技术手段,更好的维护社会治安,降低犯罪率,提升城市的整体幸福感,从而保证城镇化飞速发展与大众的生活需求之间的平衡。
从平安城市建设的发展历史来看,“金盾工程”、“科技强警”战略以及“3111”试点工程是其前身。至2006年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以及 “3111”工程第二期建设的展开,开启了平安城市在全国建设的热潮。随后,“智慧城市”“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等项目,推动着安防行业呈现迅猛发展之势。
历经十几年的平安城市建设以及近年来雪亮工程项目的推进,当前全国基本实现了视频监控联网覆盖,然而随着监控数量的暴增,平安城市建设已不再是单纯的视频监控点位建设,转而向更全面,更贴近实际应用转变。但是,视频监控的智能化应用却遭遇技术瓶颈,一度阻碍了平安城市建设的智能化步伐。
IDC中国行业研究部助理研究总监闫海伦表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从基础设施“重构建”期进入场景导向的“聚集期”,而城市聚焦期有四大特点即是技术平台化、数据集中化、应用丰富化和组织架构优化。他强调未来平安城市的建设重点是应用场景化建设,而平安城市是可以将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场景。可见技术驱动对于平安城市建设的价值和和意义。
闫海伦以上提到的基础设施“重构建”期实际上是前期平安城市建设的过程,那么具体而言,场景“聚焦”时期下的平安城市建设有哪些新的特点?或者说技术驱动下平安城市有哪些新的应用趋势?
技术前端化、生态化
2016年开始,安防行业几家龙头企业开始下水布局人工智能。经过近两三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对安防产业的影响更是使其喻为一个安防时代的标志。安防行业具有海量视频监控数据源的天然优势使其成为人工智能的最佳落地场景,借助机器视觉及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盘活安防视频资源,对视频进行结构化处理、对人、车、物进行快速识别比对,很显然,这与安防对智能化的需求不谋而合。
平安城市是安防产业链重要的主体部分,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使平安城市全面进入智能化建设,为城市建设的“天罗地网”更加有效、智能。平安城市建设的技术成长开始从后端到前端,从高清到智能转变,满足一些城市业务场景对前端设备及时响应以及视频智能化分析的需求。同时,为了满足产业生态发展,技术应用也逐渐转向平台化、生态化。当前,无论是安企巨头海康大华,还是AI新企,纷纷主推人工智能技术开放平台,以赋能产业链城市生态。
场景丰富化、细分化
治安管理和社会安全防控的需求是平安城市的首要任务。不过,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日新月异推动下,平安城市建设内容逐渐丰富化,不但要满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需求,而且还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生产监控等方面对图像监控的需求等。而且在一些行业领域,应用场景也越来越来细分化。 比如,在平安社区场景中,通过对行为分析,识别出高空抛物;通过对社区出入口以及公共重点区域进行人脸识别、人体分析以及行为分析,识别犯罪分子、危险分子和偷盗嫌疑人等,从而有效的为公安视频侦查、治安管理、刑侦立案、区域防范等工作提供实战上的有效帮助和解决方法。
在视频监控应用市场细分趋势下,安防监控产品也需要定制化、细分化,从而满足不同的细分场景的实际应用需求。当前,在安防各个领域也涌现出了一批走细分化的市场的企业。
ICT跨界,产业融合化
在技术和政策的驱动下,平安城市逐步向智慧城市的方向转型升级,随之而来的是更智慧、更多元、更全面的安防信息化建设要求。而且,从中央政策性文件可见,在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下,城市管理类系统将向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型开发模式发展。 政策趋势驱动下,未来城市监控将不再是单一的治安,在实际项目中,城市监控将和城管、交通、环保和水利等产业相融合,这必然涉及到多个系统整合和多部门协同,而大规模资源整合,导致项目规模变大。
以华为、新华三为代表的ICT企业,凭借在推进行业数字化浪潮中沉淀的经验以及ICT技术实力,从前端产品到行业解决方案,力图在安防行业掀起一场ICT的变革。而传统几家行业领军企业也纷纷提出要跳出“安防”圈,要做视频物联网企业或者大数据企业,从平安城市过渡到智慧城市建设。
毋庸置疑,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扶持,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相关行业软硬件设备的标准化程度提升,未来的平安城市会向着大融合,城市公共安全运营与应急处置的的综合应用模式转型,而 “高清智能化”与“城市安防运营”将是安防企业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