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本身的治理机制到底是怎么样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区块链治理机制的核心是分布式架构,即点对点的对等网络,实现去中介,这一特性将使得区块链成为未来商业模式和社会结构的基础设施;自治机制的第二点是共识,其中,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分别有着不同的共识建立机制,当分歧存在时,区块链将通过分叉来解决分歧;第三个治理机制是加密,这使得数字货币具有很强匿名性;最后,穿透性和开源性是区块链可以实现共享,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让区块链成为信任的机器的原因。
现阶段,随着区块链及其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人认为区块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巨大前景,甚至会给世界带来像第一代互联网一样非常巨大的影响——我们知道第一代互联网改变了整个社会生活和运作的很多方式。
分布式架构
谈到区块链的治理机制,第一个要谈到的,或者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它的分布式架构。什么叫分布式架构?是指区块链是建立在一个分布式网络的基础之上,分布式网络最简单直接的解释是“点对点对等网络”,核心是“点对点”。自组织和去中介,有人说“去中心”,我不太同意这个说法,所以我用了“去中介”这个词来代替“去中心”。
分布式网络这个词我们见得非常多。在人类社会的数字化迁徙程度越来越深的时候,原有的网络技术架构不足以承担如此高频率、巨大的数据传输、存储和使用,于是分布式技术就开始出现了。谈到区块链,我们会自然谈到分布式网络、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账本、分布式计算。尤其在物联网时代,所谓的边缘计算,会成为非常重要的概念。正因如此,大家在总结物联网发展趋势的时候,将物联网分为了1.0、2.0、3.0。3.0时代,就是传感器或者芯片本身就具备计算的能力。我们并不是谈论过去那种把传感器的数据通过网关,通过路由传到中心化的数据库里面去计算,再把结果反馈到终端设备的模式;而是指未来的一种方向,即计算发生在任何地方,我们把它称为边缘计算,也可以称为分布式计算。
这些技术最终导致了其他演讲嘉宾刚提到的分布式商业模式雏形的出现,比如IBM,比如中国的滴滴打车,初步具备了分布式计算的特点。世界上出现了很多分布式组织,目前盛行所谓社区的组织结构,就非常类似于分布式组织,稍后Vitalik Buterin会讲到以太坊区块链就是分布式组织。在这样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推动之下,最后整个社会结构,也会趋向于分布式社会。而区块链将会成为这样的商业模式、社会结构、组织模式的基础设施。所以如果要谈到区块链的治理机制,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分布式架构。
共识
区块链治理机制的第二点,我认为是共识。区块链技术普遍起源于社区组织,最早的比特币区块链,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公有链都是以社区的方式在运行。在一个社区的组织下,你要对这个系统做任何改进,或者要确认某些事情,只能是共识,而且必须是全网共识。不仅区块链的记账方式要做到全网共识,对任何规则,都必须在全网全社区达成共识,才能做出改变。我们知道现在的区块链可分为三种: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三种,可以从共识机制的不同来划分。公有链,在共识机制上要求达到彻底的民主;私有链,不需要一个彻底的民主,可以是中心化的机构来做最后的裁决,但是公有链就不会有最终的裁决者;联盟链,在共识机制上的要求比公有链要少一些,比私有链要多得多。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处理分歧的最根本方法,就是分叉。当公有链达不成共识的时候只能用分叉的方法,这是最好的方法。以太坊发展到今天,其生命的强壮,网络的健壮,就是因为它经历过几次分叉。现在社区里都在讨论比特币到底要不要做分叉,我观察那些言论,大部分都是为既得利益所束缚。如果比特币区块链不处理掉这些分歧,两三年之后,它的价值会比现在大打折扣。我们已经观察到,目前为止几乎大部分的商业应用项目,都是基于以太坊在开发,我们很少看见个人在商业应用方面,基于比特币区块链来进行开发,为什么?很重要的一个问题,社区的分歧太大而且问题没有被较好地处理。所以分叉,是使网络更健壮,使应用更开阔并处理好社区问题的关键途径。
加密
区块链治理机制的第三个是加密,第一代互联网是一个透明的互联网。在今天,我们愿意牺牲掉我们的一部分隐私来获得便利,但是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总有一天我们在座所有的人都将无法忍受。如果我们的医疗完全在互联网上运行,你所有的病历、就诊信息都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样透明,可以让任何一个人随便偷窥到,后果难以想象。所以,第二代互联网必须具备的机制就是加密。接下来,让我们来回顾比特币2008年的那个白皮书题目,叫《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数字货币最核心的要义是匿名性,不管是央行的数字货币还是其他行业机构发行的数字货币。
如果不需要匿名性,大家使用央行现在发行的电子现金就已经足够,但电子现金是透明的,我们在网上的任何交易行为,也因此被透明化了。如果我们能够使用匿名的数字货币,就能更好地保护我们在互联网上的诸多行为,例如交易和支付等。数字货币和现金相比,除了具有匿名性之外,对央行也非常友好。我们知道央行对现在的现金是无法追踪的,所以反洗钱的任务很重,一直缺少奏效的反洗钱方法。而数字货币的核心要义是,既能让现金信息实现高匿名度,同时又能让监管机关便于追踪。运用数字货币的匿名性,能更好地保护我们在互联网上的很多隐私,保障数据安全。
我近期刚看了一部电影,叫《速度与激情8》。在影片里,我看到黑客操纵了一千台自动驾驶的汽车,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场景。但去年其实已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黑客操纵超过100万台的物联网设备,导致美国的局部电网断电。所以,不能加密的数字世界,是一个极度不安全的数字世界,比现在这个社会还要不安全。因为现在我们只需要防备人,防备坏人对我们实施犯罪行为,而如果一个数字世界没有用区块链的加密机制来保障安全,我们不仅要防范坏人,还要防范坏设备,例如坏汽车等,那样就更加不安全了。
共享
区块链治理机制的第四点是共享,任何不能共享的东西都不是区块链。共享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所有的参与方,各方机构在一个账本上共享所有的帐目信息;二是在这个账本上,多种信息、多种事务同时共享。我们现有的账本是分开的,比如银行记的是资金账,物流公司记的是物流的信息账。然而,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上,资金、信息、物流、设备运行的数据,通通在一个账本上被共享。只有这两个层次达到共享,才能真正把区块链建成一个完全无需信任中介的多方高度互信、高度可信的平台。
穿透
区块链治理机制的第五个方面是穿透。各个特权节点,可以在区块链上穿透到最底层的信息。这个特权节点是指不同的角色,比如说监管机关、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公证处等,他们虽然不参与确认交易和记账,但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法定角色,成为这个区块链上的一个特殊节点。在没有区块链的世界里,各个特权节点都无法穿透到区块链上最底层的信息,但有了区块链,你就能穿透到最底层的信息。监管者,如银行的监管者,只能看到一个银行总行报给他的数据,在区块链上,如果他需要,就可以直接穿透到任一银行储蓄所的对账单。各个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例,吸收完公众存款之后,需要寻找资产,把钱变成贷款,贷给资产拥有者或者直接购买某个资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资产证券化。可是在没有区块链的世界里面,这些金融机构无法穿透到资产的最底层,但在区块链上这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所以穿透,是区块链治理机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开源
区块链治理机制的第六个方面是开源,任何不能开源的区块链,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区块链。我指的开源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底层通用协议的开源,这是去信任中介的一个基础,我们看到有很多公司说自己建立了区块链的底层协议,如果你的底层协议不开源,就不是完整的区块链,我很难相信你。第二个是区块链上的很多数学算法模型必须开源,你需要让我能够去验证它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做到这两点,才能用区块链建立一个真正的信任机器,所以开源是必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