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人机行业目前遇到了哪些发展难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经历无人机“元年”的疯狂之后,无人机行业在市场参与度、资金投入以及资源配置方面都变得越来越理性,盲目扩张已被理性和节制所替代,各显神通“拼内功”的时代来临,民用无人机产业正处在深刻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减肥”,是对此前虚胖的唯一正确解决方案。
从无人机行业的发展看,尽管在消费级领域,我国已成压倒性优势,大疆一枝独秀。但属于行业级的真正“元年”还没到来。
“我国具有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巨大无人机应用市场优势,有利于形成大批量、低成本的产业优势,并且通过大批量生产和应用无人机,有利于形成事实上的技术标准。”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此前在谈到中国无人机产业和应用时,如此说到。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取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人数已达44573人,取得过培训资质的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292家,数据均呈现大幅增长态势。
国家各部门在有关无人机发展的问题上,也相继出台了越来越多的利好政策,为无人机产业发展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去年底,民航局发布了“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在涉及无人机的部分,提出要创新引领无人机应用。在“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里,所谓的创新引领无人机应用包括:依托云系统建设无人机大数据中心,构建无人机智慧产业生态圈,提升无人机在智慧物流、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领域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无人机各类应用场景催化示范区建设,探索建立载人载货无人机低空交通运输系统,创新“ 无人机+” 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全球领先的航空制造、飞行监控、运营服务的无人机龙头企业。
我国的通航产业发展一直较为曲折,作为通航产业有机组成部分,无人机在某种程度上正越来越扮演着在该领域的骨干和先锋角色。当上百万的航空器深入到空域之中,智能化、数字化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这是所谓的智慧航空。”当通用航空业进入智慧通航时代,无人机将会是最有力的推手。
从发展趋势看,作为非常重要的智能装备,无人机跟包括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技术和产业的融合日益紧密,全球无人机发展逐渐朝着更加智能化、协同化、专业化、集成化、微型化方向奔涌而去。
无论从大环境还是发展趋势看,无人机行业都可以说前景广阔。但相对尴尬的是,无人机企业在资本助攻乏力的当下,如何更好地让自己“活下去”?
5月24到26日,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主办的“全球无人机大会”将在北京举行。本次“全球无人机大会”,以会、展、赛相结合,汇聚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科研院所、领先企业的百余位无人机领域专家、企业家代表,分享国际最新研究成果与创新应用案例,展开巅峰对话,共同探讨全球无人机的发展趋势。参会人员将云集植保、安保、消防、测绘、能源电力、空运物流等各领域行业用户,聚焦应用市场热点话题,探索行业解决方案与未来发展之路。
我国具有高资历、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密集优势,发挥好政府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科研院所的积极性,相信无人机这个新兴产业就会有快速的发展,从而为包括植保、物流、测绘等各行各业注入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