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产业中的区块链食物链是怎样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们知道,金融圈有这样一条“鄙视链”:银行业看不起华尔街投资的,投资的看不起炒股的,炒股的看不起炒基金的,炒基金的看不起炒房的,炒房的看不起玩比特币的。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加密货币产业中也有这样一条“区块链食物链”。
这个名词听起来很陌生,但却揭露着加密矿产业链中每一节的现实情况。在这条如此冗长的区块链产业链上,一端是矿机、电力等重资源环节,一端是矿池、钱包等重运营环节,那么矿工穿梭在这整个环节中谋求利润实为艰难。不管是小牛还是大牛的到来,在利好大潮的形势下,矿工依然在夹缝生存,盈利微薄。这让矿工们都大呼:“矿工始终是矿圈生态中的最底层。”
作为区块链食物链最底层、没有话语权的矿工,他们是怎么在这条冗长的食物链中摸爬滚打的呢?他们有他们自己的“底层生存法则”。
(1) 矿场:
在矿场和矿工之间,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便是电力。实际上,绝大多数的矿工得到的都是二手甚至是三手电,他们没有机会得到一手的廉价电力。同时他们还经常面临市场高点、矿圈暗箱操作、坐地起价等恶劣情况。
于是有经验的矿工便悟出了“风险前置”的方法。即优先选择有过合作经历的优质矿场,其次在选择新矿场时严格衡量矿场条件与质量。最后合作落实到合同时,最好落实在数值,而不是模糊的文字概念或者文字说明。通过这些风险前置的策略,他们能有效的规避一定的风险。
(2) 矿池:
矿池作为加密矿产生态的技术服务商,其良莠不齐的情况,也让矿工颇感头疼。在选择合作矿池的过程中,矿工对于矿池优劣的判断极为重要。
在交过矿池的学费后,老道的矿工在选择矿池时有这样三个标杆:第一是品牌效应,因为其隐含技术含量所带来的长线收益;第二是算力规模,因为它直接影响挖矿收益;第三是人脉资源,因为它能有效避免事后纠纷。
(3) 维权:
矿工作为区块链食物链的最底层,往往意味着他们的维权之旅会特别艰辛。毕竟如今的加密货币依旧监管空白,尚未立法完善的加密矿业,根本无从保护本就弱势的矿工。不仅在行业早期没有规范的行规,矿工在与矿池合作时,还常常没有签订书面合同,遇到不公待遇时,矿工往往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咽”。
迫于无奈的很多矿工,都纷纷选择了转行。而很多坚守在行业上的矿工,则更多寄希望于权威性的社群或强大的关系网资源,希望一些有威望的权威机构或社群组织能曝光恶性事件和骗子。
仅仅是因为“来钱快”,矿工这个行业让越来越多人趋之若鹜,但始终来去匆匆。只有少数的老矿工们没有忘记初心,坚守岗位,保持对区块链技术的信仰,成为整个加密市场的基石。我们更希望在加密市场蓬勃发展时,有更多人能关注到这些缺失话语权的矿工们,因为有他们不曾停止的忙碌身影,才有区块链行业今天步步高升的市场发展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