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2018年的业绩是如何实现V型反转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中国联通发布2018年业绩报告,报告内容除了例行的收入、成本等数据通报之外,还罕见地使用“实现V型反弹”的字眼突出净利润增长。虽然102亿元的净利润水平不但低于其2014年的自身水平,更不及2017年中国移动净利润的10%,但这条漂亮的反转曲线,还是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如图1所示。我们不禁要问,在2018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中国联通到底经历了什么?是什么力量促使联通实现了绝地反击?
图1 净利润增长V型反转
2018年中国联通实现“V型反转”,混改为源动力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混改!自2016年底中国联通被列入第一批试点央企混改名单,到2017年8月正式宣布混改方案,2018年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联通的混改元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拿出这份亮丽的成绩单实属不易。
答案又是值得探究的。大企业合并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更何况只是资本入股,联通和BATJ等投资方在混改后引入了哪些行之有效的互联网基因?还是透过数字来解析联通2018年“V型反转”源动力。
中国联通2018年通信服务收入较上年增长147亿元,从图2可以看出,语音和宽带业务受OTT和竞争影响,延续了下滑态势;移动数据流量收入增长124亿元,是增长的主要来源;固网其他业务(含产业互联网等)收入增长73亿元,是增长的次要来源。
图2 收入增长及构成(单位:亿元)
从主要业务指标看,用户规模、业务量、资费是影响收入的主要因素。一是在用户规模方面,移动用户增长3087万户,同比增长51.8%;二是在业务量方面,手机数据流量达到211.8亿GB,同比增长178.5%;三是在资费方面,流量单价下降了59.1%,单客户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下降了4.8%。也就是说,在响应国家提速降费的总体要求下,中国联通依靠用户数和流量业务量的大幅增长,抵消了资费下降的负向拉动,最终实现了移动数据流量增幅将近13%。
表1 移动数据流量业务主要指标表现
混改带来模式创新,与投资方形成优势互补
混改带来了发展模式上的创新。一是在用户规模扩张上,中国联通扬长避短,主要依靠电子渠道,借助合作的互联网公司线上触点进行营销,有效获取新客户,特别是高流量的青年市场,2I2C用户占比将近30%。二是在流量业务量激发上,依靠定向流量等差异化的产品,满足大流量用户的需求,4G客户DOU增长将近96%。
在集团及行业客户市场,面对行业内的竞争对手中国联通不再单打独斗。中国联通依托与混改投资方的合作,IDC、云计算、大数据业务收入增长较快。与阿里、腾讯开展云业务合作,中国联通云计算收入增长98.7%。同时,中国联通以云业务为引领,定制化开展软件服务,拓展行业信息化和物联网应用。
表2 固网及产业互联网收入表现
虽然中国联通整体营业成本支出增加4%,但和销售环节相关的成本得到了显著控制。效率更高的线上客户发展模式有效节约了过去支付给线下实体渠道的酬金,终端也能精准地销售给目标客户,2018年中国联通渠道佣金下降13%,手机补贴下降24%。
混改以来,中国联通共引入了14家战略投资者,不但获得了780亿元的注资,而且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在渠道触点、内容合作、云大物等方面开展了有效的合作,从最终财报表现来看,也获得了客户、流量、业务和收入等诸多方面的实际成果。
表3 与混改合作方的合作内容点及收益点
总体来看,中国联通在2018年通过“外强合作、内降成本”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混改解决了中国联通多年来在个人市场增长乏力的问题,将线上渠道和触点交给合作方,在业务和收入的主战场赢得主动,获得了更多的客户份额和流量份额。在卸下个人市场发展包袱的同时,中国联通将更多精力发展政企和行业市场,不但能够借助合作方的技术优势,而且把合作方发展成为自己的客户,形成了和混改投资方的良性互动,未来中国联通有望实现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