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听小i机器人创始人探讨AI何去何从,未来趋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3月27日,在2019博鳌亚洲论坛上,小i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袁辉在接受腾讯新闻采访时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层面保持全球领先,但在基础研究和算法上面可能还有一些差距,对于全球企业来说,大家在人工智能领域都有巨大的机会。
袁辉还表示,AI每一家公司不可能横跨所有领域,感知、思考、运动三个部分都很重要,但最核心的一定是大脑,也就是认知智能,“做一个变形金刚,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机器人,是人类的终极梦想,但过去60年失败了,今天也没有看到哪家有成功的可能。”
在袁辉看来,人工智能已经不可避免的正在取代某些行业的工作,这种情况正在快速发生,每一次工业革命或者技术变革的时候,人们的工作、角色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但人工智能这一轮会来得更加猛烈,而且更加深远。不过袁辉也强调,人工智能也会创造很多新的工作,新的岗位可能会超过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岗位,“但我们也需要思考,人工智能取代人工的时间和它创造岗位的时间是否完全匹配,这里包括对教育、培训,人类未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挑战。”
以下是腾讯新闻采访袁辉实录:
腾讯新闻: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在世界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袁辉:这个是朋友们经常会谈到的话题,但是这个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讲人工智能有三个要素,第一个叫算法,第二个叫数据,第三叫应用场景。中国跟其他国家来比的话,我们从移动互联网开始,我们在应用场景上面就已经是全球领先了,所以今天我们在AI这个应用上面来讲,我们依然是保持全球领先的,这样来看的话,可能会比较客观一点。当然我们在基础研究,在算法上面,我们跟其他国家可能还有一些差距。
腾讯新闻:您觉得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公司还有哪些创业机会或者说能够赶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机会?
袁辉:我觉得人工智能虽然过了六十年,但对第三次AI这个浪潮来看的话,所有人都处于同样一个起跑线,我指同样一个起跑线意思是在于说,今天AI才刚刚开始,远远没有到说已经变成一个格局形成的阶段。所以对中国企业来讲,或者对美国企业来讲,或者全球企业来讲,大家都有巨大的机会,基本上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每个人都像小孩子一样,刚到海边一样,所以远远谈不上说我们还有什么机会的问题,我们有巨大的机会可以往前去走。
腾讯新闻:具体哪个领域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机会?
袁辉: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看一下AI到底整个全貌是什么?AI是由三个部分来构成的,我们最早讲工业集成、服务集成,这是两大产业板块,在服务集成当中有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叫感知,人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来获取外界信息的,对应计算机的技术有语音识别、图象识别、传感物联,第一个叫感知部分。当感知部分把信息拿进来,传给第二个部分,我们就要思考,大脑这个部分,大脑去理解和分析这些信息,然后给地个部分,就运动的部分,身体做出正确的响应。
所以今天我们第一个要看清楚说,因为AI每一家公司不可能横跨所有领域,所以我们讲说感知、思考、运动,这三大部分,三个部分都很重要,但最核心的一定是大脑,我们也把它叫认知智能的部分。但认知智能这个部分,我们在过去六十年以来,我们很多的科学家、实验室都只做了其中的一个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失败的原因。我们在AI大脑,我们有两个应用方向,第一个应用方向,专业术语叫通用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的目标是什么呢?做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机器人。换而言之,我们希望做一个变形金刚,这是人类的终极梦想。但过去六十年失败了,今天也依然没有看到哪家公司在这个领域,在什么时间有成功的可能。
今天我们如果把全世界的钱全部投在这个领域,也不代表三年之内我们会成功。所幸今天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为什么不会逆转?是因为还有一批人,包括像小i,像IBM、像微软、像亚马逊,我们在做另外一个方向,我们把它叫特定领域的商业人工智能,比如说像小i会在呼叫中心、智慧城市、金融,会有很多的应用在今天已经可以把科技变成商业价值。所以这个地方也就是我们今天,包括在上午论坛谈到的AI+,AI像空气和水一样,它未来会跟每个行业进行融合,只不过时间早晚的问题。所以今天对全世界的创业者来看的话,你怎么样把科技能够变成一个真实的生产力,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所以也对所有全世界创业者来讲,这是充满着巨大机会的可能。
腾讯新闻:人工智能在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中扮演的角色是不是还不够?
袁辉:很显然,人工智能才刚刚开始,无论是在工业互联网还是在产业互联网当中,人工智能都会成为一个核心的发动机和推动力,因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就是人工智能,包括这一轮整个的技术转型,这个产业升级,它的核心就是人工智能。所以我们现在人工智能虽然经过六十年的发展,但从目前的阶段来看的话,还只是刚开始。所以我相信一定会在未来的工业互联网,或者在产业互联网当中,人工智能将会无处不在,它会有巨大的可能来推动我们整个板块的升级。
腾讯新闻: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可能会取代一些现在的劳动力,您怎么看人工智能在这方面它扮演的角色?
袁辉:第一,我们已经看到人工智能已经不可避免的正在取代某些行业的工作,比如小i机器人为某些银行提供了客服机器人,可能帮某家银行在一年就节省了九千名员工,这种实际上只是一个行业的缩影,而且不是只有银行业,在其他很多行业,这种情况正在快速发生。
从麦肯锡、美林公开的预测,未来五年先进的呼叫中心,人将不会存在,这种现象在其他的行业也都会陆续或者更快速的进行演变。人工智能会像过去所有科技的变化或者工具的产生,会推动人类社会不断的变迁,我们在每一次工业革命或者技术变革的时候,人们的工作,人们的职位、角色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但人工智能这一轮会来得更加猛烈,而且更加深远。
人工智能在比如说替代人工的过程,因为这是人类的希望,我们希望人工智能能帮我们做更多我们不想去做的事情,所以第一步只不过是取代了一些标准的重复性的岗位而已。接下来有更多的岗位可能会被替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也会创造很多新的工作,有些机构可能也有一些报告在去年出来,说到2030年,报告的结果是比较乐观的,认为人工智能创造了新的岗位可能会超过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岗位。但是这里面我提出一个观点,我们需要去思考,人工智能替代的人工的这种时间和它创造的时间是否完全匹配?因为从我们看到的这样一个情况的发生,我们看到它取代人类的速度可能超出了它目前所创造的这样一个岗位。这里面包括对教育,对再就业培训,对从大学到中学、到小学,人类未来如何扮演自己这样的角色,都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挑战。
腾讯新闻:在计算机领域也曾经有很多人失去了原有的工作,但是这些科技公司会和学校、培训机构合作以此让他们接受新的工作,人工智能公司是否也会做类似的工作?
袁辉:这个是必然的趋势,因为今天人工智能它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单一学科的范围,甚至我们今天所谈论的更多的比如说人工智能的分类,可能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谈人工智能就是深度学习,就是机器学习,但是这里面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而已,我们还包括伦理和道德,还包括自然语言分析,包括认知推理,还包括机器人学,甚至我们现在还在研究脑科学神经。
我们所期待的人工智能是未来一个终极版本的,可能甚至具备自我意识的板块,所以这里绝对不是说哪一家企业,或者哪一个科研院所他能够去单独一力,甚至不是哪个国家能够完全一国之力就能够去承担的。所以今天人工智能一定是一个全球化的合作,今天的人工智能一定是一个广泛型的产学研的合作。今天的人工智能企业也一定,包括像我们,都会跟很多的大学,国内外的大学,科研院所,包括不同的生态系统的合作伙伴,会展开合作,甚至还会开放自己的平台,为什么要开放自己的平台呢?今天有很多的企业在开放自己的平台,但是今天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互助,因为没有人可以提供说我有一个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或者解决的平台,我能够以一个非常成熟的资源输出类的角色来提供给所有人来进行服务,做不到。今天就是在所有人共同努力的情况下,人工智能才在不断的往前迈进。
腾讯新闻:在过去的五年中,人工智能已经产生了一些比较成功的商业模式,在未来的五年里,人工智能需要解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袁辉:人工智能在目前来讲,我澄清一下没有商业模式的问题,为什么,因为今天人工智能它跟所有过往说我们靠商业模式去成功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人工智能是一个最后一定要被感知,要被体验,要被认可的这样一个技术。无论你讲得天花乱坠,对一个普通的用户,或对一个受众来讲的话,他必须得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否则你这个人工智能是没有意义的。这也是过去为什么六十年人工智能失败了,因为它在变形金刚这样的定位上面,它没有办法满足人们的期望。
今天的话,我们根本不用担心人工智能这样的商业模式,因为过往所有成功的商业模式,在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上面都会得到展现,而且人工智能还会拥有过去所从来没有过的新的商业模式,但是一切成功的前提都取决于说它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能够最终满足用户的需求。
接下来这个十年,我个人观点,是人工智能会对整个社会来讲,是第一个黄金的十年,因为人工智能过去了六十年,在第三次浪潮起来,2011年开始,我们已经经过了八年,今天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的人工智能的技术,在不同的场景中,在被转化成商业价值,我们的用户在看到巨大的投资回报。所以未来的十年将会有更多的人工智能的技术被转化,而且在未来的十年,第一,我们将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第二,人工智能技术因为需求被满足,因为市场在拉动,所以科技在不断的朝能够真正变成生产力的方向在发展,而且技术我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会有更大一轮新的蓬勃的兴起,因为技术的演进是人工智能真正的核心,因为我们今天来看的话,人工智能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所对它未来终极期望的这样一个要求。
我们为什么认为人工智能现在产生了巨大的价值,因为它现在已有的水平和阶段,就已经可以在很多的领域,可以产生这个价值和推动了。只不过我们经常讲说我们要调整期望,我们不要把未来二十年、三十年的人工智能期望转化到今天来看它,因为你用今天它能实现的地步,去应用到合适的这样一个应用场景当中,这就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事情。但随着一个个应用场景被认可,而看到巨大的生产价值被释放,我们会继续不断地投入,在正确的研发方向上面,让这个技术不断的演进,从而满足更深远的、更广泛的应用场景的需求。
腾讯新闻:5G、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成熟,对人工智能意味着什么?还有那些技术的提升会给人工智能带来质的飞跃?
袁辉:我们讲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云计算和大数据,云计算里面包括像芯片,像传输速度,包括算力、通讯。第二就是数据。这两个它实际上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基础,就是你没有5G,你4G可以吗?可以,3G可以吗?也可以。但是这些基础技术,就像路和桥,还有车,它最后怎么被应用,是被人工智能彻底来进行调度的。但是这些路,你原来的泥巴路它也可以,但你现在高速公路它就会运转得更快。所以这是一个基础,5G之后还有6G、还有7G,它的极限版本没有到来之前的话,这个速度将会越来越快,就跟芯片迭代,摩尔定律是一样的。所以第一个层面,这些基础技术,或者基础应用的层面,它会推动人工智能会更深远、更广泛的得到应用。
第二个层面,我们讲说感知思考运动的三大环节,每个环节都是很重要,但它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核心在哪里呢?比如说感知,今天的人脸识别,我们的语音识别,已经可以做到相当的水准。在安静的环境,或者特定的环境下面,我们的准确率是非常高的。我们运动的部分,虽然已经可以后空翻,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但是更难在哪里?感知思考运动最难的部分一定在思考,认知智能那个部分,今天我们看到一张图片,我们从机器的角度来讲,它就是一张图片,但我们经常讲说这张图片我们能看到的信息就有5%,但是人类为什么可以从5%后面看到那95%?我指的意思在于说,我们从你进来这样一个表情,我可能推断你今天高兴还是不高兴,你接下来动作的步态,你是不是会去冰箱拿一瓶可乐,而机器目前是做不到的。
所以我在认知智能这个关键的大脑环节,以自然语言理解为核心,比如再举个例子,我在南京路上,我在上海南京路,还是南京路,还是去南京路上,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问题了。所以认知智能这件事情来讲,是整个全球,包括去年国务院人工智能规划,就重点谈到无监督学习,放在数据到知识,知识到决策,决策最后以自然语音为核心的认知智能这样一个关键发展上面,这都表明了我们的核心未来竞争关键在哪里。所以因为不同阶段,不同层面,它发展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非常清楚,我们整个全局重点、核心在哪里。
腾讯新闻:国内对人工智能的相关政策进展到什么程度了?您是如何看国内的相关政策的?
袁辉:因为我们从事人工智能很多年了,到今天已经15年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不同国家对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的变化,我们非常高兴会看到中国已经把人工智能上升到整个国家的战略,包括国务院,包括不同的部委都出台了很多对人工智能未来的规划和定义。这当然不是只有中国有,我们会看到其他国家也会有。
所以今天中国最重要一点,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最重要的一点,这个事情上到什么高度?放到什么样的战略位置?因为你放到什么样的位置,什么样的战略高度,你后面匹配的是具体的资源和行动。所以既然中国已经上升到国家这个战略高度,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具体的不同条件,从研发到应用,到产业配套,支持、资金、资本市场,这是一个全方位的路径。
所以对我们来讲,我们会很高兴地看到说,这一切正在陆续而且快速发生,因为人工智能它不是一个行业,它是关系到整个国家,或者是整个未来全人类,在目前这一次整个结构转型和科技升级的过程中,到底能走到什么地步的问题?所以这也是非常核心和重要的一点。
腾讯新闻:人工智能有没有机会成为我们想象中的变形金刚?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它的“大脑”和“身体”都应该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袁辉:第一,确实整个全球至少是分成两派,一个叫消极,一个叫积极,我个人观点还是比较积极的,因为人工智能在目前很简单,它是被谁创造的,它是被人类创造的。比如说上个世纪,我们没有登月之前,但人类对登月充满了期望,我们当年认为说登月是一件很挑战的事情,但是最后人类实现了。在人类的思想和人类的行为当中,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我个人认为,我对未来人工智能这样一个终极版本的出现,我是持乐观态度的。
当然这里面我们会碰到很多挑战和问题,人工智能如果真的出现这个板块的时候,它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这是我们当下非常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今天当然全世界很多的科学家都会谈到关于伦理和道德,这个问题我们经常会争论不休。但我的关键是在于说,今天人工智能只是相当于三岁的孩子,你今天可以去跟他讲道德和讲伦理、讲法律,他还太小。我的观点说,你让他先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去告诉他应该怎么来做,十八年之后,我们人类应该有信心,可以让人工智能这样一个孩子,最后变成一个温暖的拥抱来面对我们。
当然人工智能它究竟是有大脑还是有身体?我们讲感知、思考、运动是三个环节,大脑是核心,最终展现人工智能我们终极版本的是大脑,但是这个身体它可以无处不在,第一它可以是虚拟的,第二它可以是实体的,实体的必须得是一个人形的吗?不一定,因为它可以在互联网上,它可以是一辆车,可以是一台电视,也可以是一个人形的机器人。
随着身体的发展,我们的运动,我们的机械,我们的机器人学,传感、物联,最终我相信这个身体它一定会出现,就像今天有一个人在造一张脸,32个马达,完全可以控制脸部的人造皮肤,就它可以完全模拟你的表情了,有人在造腿,它最后一定有个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产业融合的过程。当然我觉得最难的,最挑战的不是这个身体,你身体再强壮,如果没有智慧,如果没有智商,你可能基本上做不了任何事情。
智商,大脑这件事情,它又不仅仅可以依托一个有形的身体,我们看过很多科幻电影,它可以在整个网络中无处不在,像比如说钢铁侠中的,像超体这些东西,它不是一个科幻,它基本上是一个现实。所以我们讲说我们可以重点在大脑,但是我们会关注同时每一个板块都在迅速发展,它有一天一定会以我们想象和超出我们想象的形态出现。
腾讯新闻:您刚才提到的十八年是一个虚数还是一个实数?
袁辉:关于这个事物在什么时候来临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预测,比如说2035年,2040年,我的观点是这样,我认为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个人比较乐观,我们会见到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