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仍有痛点 五大利好因素促进发展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潜力依然可观
医疗器械产业伴随人类健康需求增长而不断发展,被誉为朝阳产业,是全球发达国家竞相争夺的领域。截止至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约为4450亿元,比2016年的3700亿元增加了750亿元,增长率约为20.27%。不过“蛋糕”虽大,“佼佼者”稀缺,除了拟上市的迈瑞医疗实现超百亿的年营收外,其他已上市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均距离这一大关还有不小的距离。有业内人士透露,行业门槛高,集中度低,面临外资企业的强大压力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不过随着分级诊疗等政策的逐步推进,未来市场潜力依然相当可观。
预测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6000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4450亿元,比2016年的3700亿元增加了750亿元,增长率约为20.27%。预计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达到6285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41%,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达到了10767亿元。
2016-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痛点分析
1、高端市场被跨国公司占据。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与国际医疗器械巨头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大型设备及高端医疗设备,国内医疗机构仍倾向于使用进口设备,进口医疗器械高昂的费用也是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国内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具有价格优势的常规产品,包括中小型器械及耗材类产品,仅有部分产品具备了和进口医疗器械分庭抗礼的实力,例如监护仪、麻醉机、血液细胞分析仪、彩超和生化分析仪等。
2、存在多头监管问题
从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来看,涉足行业管理的部委较多,发改委、卫计委、食药监总局、商务部、工信部、质检总局、科技部等多部委都在颁布与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政府部门对医疗器械行业交叉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行业政策的制定涉及食药监总局、发改委和国务院法制办;安全监管涉及卫计委和食药监总局;生产发展方面涉及食药监总局、工信部;流通渠道则涉及食药监总局、商务部。
众多部委的多头管理已影响了行业的管理效率,阻滞了行业发展步伐,造成综合治理难、整体规划差的弊端,不仅增加了行政资源的浪费,而且加重了企业负担,从而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3、企业普遍规模小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低,生产企业上万家,规模普遍较小。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商--迈瑞医疗,2017年销售额超过110亿元,与行业国际巨头相比仍有较大成长空间。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导致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较弱。
4、资金壁垒高
医疗器械的研发过程复杂且漫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吸引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以及科研创新。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的搭建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雄厚的资金要求成为进入医疗器械行业的资金壁垒。
五大利好因素促进发展
1、政策利好发展。医疗器械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近些年,中国也相继出台规划、指导措施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制造2025》明确把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作为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提出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逐步摆脱高端医疗器械依赖进口的局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特别强调“十三五”时期将重点发展数字诊疗装备、体外诊断产品、健康促进关键技术、健康服务技术、养老助残技术等关键技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未来15年,将深化医疗器械流通体制改革、强化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加强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
2、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医疗器械行业的下游是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器械设备的需求一方面受到医疗卫生机构投资的直接拉动,从长远看则由我国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所决定:从医疗卫生机构投资方面来看,受政策的推动,民营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会快速增长,卫生部对各级各类医院科室的设备配置规定将拉动相关医疗设备的需求,进口替代和升级换代也为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留下广阔的空间;从我国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方面来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和报销比例的提高,都增强了就医人群的支付能力。我国人口结构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和居民保健意识的增强都使医疗支出不断提升。
3、受益于全球化趋势
中国已经形成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并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发达国家的企业纷纷将技术研发等产业环节整体搬入中国。中国具有高素质研发团队和技术工人,能够迅速、及时的应对客户需求并提供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产品。医疗器械行业是全球竞争的行业,在完成技术突破后,成本优势将是全球竞争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有望在全球化进程中获益。
4、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通畅,尖端技术在业内的交流更加迅速,为医疗器械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内的优秀企业通过多年技术、人才和制造工艺的积累,已逐步缩小与外资企业在产品功能和品质上的差距,在某些细分领域甚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18年以来,医疗设备研制与技术突破不断革新。“CRP侧向流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配套用全自动荧光免疫检测仪器”项目通过,部分产品已迭代升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医用胃肠道检测及成像微系统开发”通过验收,为病患提供了安全、舒适和更加有效的疾病诊断工具,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甘肃武威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系统全面完成检测报告,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标志着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系统完成了从基础研究走向民生应用的关键步骤。
5、国产设备逐渐被认可
我国2014年开始启动多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国产药品和医疗器械能够满足要求的,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须采购国产产品,逐步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医疗器械审批制度改革中对国产创新型医疗器械开辟了快速通道,部分省市也在招标制度上对国产医疗器械表现出明显倾斜,下游医院对国产设备也越来越有信心,逐步接受国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