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底盘国产化的机会到底在哪 本文告诉你答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智能底盘国产化的机会到底在哪?
整个智能驾驶系统对底盘线控系统的需求,随着芯片处理系统,以及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GPU,深度学习的发展,在逐渐上升;二是整个电动化的趋势,对车身零部件的电气化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而底盘线控系统是一切的基础,这里综合软件、硬件以及机械的能力,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属于安全件,一直以来是国内的技术瓶颈。
OEM对底盘线控系统联合开发和快速响应的要求在增多,而许多的跨国供应商把核心技术开发放在总部,无法满足全部OEM对底盘线控联合开发和快速响应的要求。
1月16日,在2018高工智能汽车年会智能驾驶专场,格陆博科技CEO刘兆勇表示,也正因如此面向国内,诸多OEM对自主底盘线控系统供应商的需求非常强烈。
产业环境成熟
格陆博科技是一家正向研发的智能驾驶控制系统和线控底盘系统供应商,以及“智能底盘域系统”、“智能线控底盘”关键部件、关键技术方案提供商。已获睿鲸资本、软银中国、汇银资本、方广资本、朗盛资本、达晨创投等知名机构投资。
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有:集成自动制动系统IBC、车辆稳定系统ESC、电子驻车EPB、AEB、ACC、APA等。在江苏南通建设50亩生产、研发、实车试验基地。
公司为整车提供安全可靠的智能底盘系统和智能驾驶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客户有东风、东南、众泰、江铃、长城、长安PSA、北汽、福田、郑州日产、川汽、吉利、领途、宇通、金龙、金旅、百度、驭势等等。
格陆博CEO刘兆勇认为,芯片、电机、仿真、开发工具等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动化的发展,电控技术越来越多,而且结构越来越复杂,所以整零关系合作越来越多。
整个产业链的融合也越来越多,一家公司不可能把整个做好,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才是国内控制系统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下游合作增多,一起创造共赢局面。
良好的整车、零部件厂商之间的关系,产业链融合,才是国内底盘控制系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基础。
底盘系统之核
底盘系统包括哪些部分,为什么是整个智能驾驶现在的一个基础呢?
从L1-L4,车辆要有自动制动、自动转向的能力。做demo非常容易,但是做整个产业化非常复杂,包括系统的安全、冗余以及各个系统的融合和匹配。底盘系统由悬架,制动、转向等组成,再加上壳就是一辆车,其中的核心是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
现在整个技术的发展对底盘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安全、舒适、冗余的备份,电机化的技术以及扭矩协调,对能效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真空结构可能消失,更多是纯电或者电控液压、气压,整车车辆更多向模块化发展。
以后的域分底盘域,座舱域,智能网联域,感知决策域,需要安装方便、复杂程度低、轻量化、体积小、成本低的产品,汽车行业对成本要求非常高,这一点给供应链带来很多挑战。
自动驾驶对底盘的要求第一个是自动转向、安全冗余;第二是制动系统对自动制动和自动驻车的要求,硬件冗余化设计,完善监控系统,安全软硬件的架构。
从智能化的角度要感知更多的信息,要识别驾驶员意图,接受多种控制源,有了毫米波雷达还不够,还要有单目、多目视觉,固态激光雷达,电动化则是以机械电子为核心。
自动驾驶对制动系统新的要求,首先是控制通过总线发指令,不依赖真空源机电一体化可控系统。
二是满足智能汽车对制动速度的要求,最快压速小于100毫秒。随着电机技术的发展慢慢都会成为可能。
三是满足智能汽车对精确制动压力的需求,控制精度小于0.1兆帕。
四是建压能力保障完成利用地面附着系数,未来底盘控制系统和向上决策判断的系统会更多的通信,更多的融合。
底盘刹车瞬时就能判断出来,在毫秒级以内就能判断轮胎所处的路面,有时候比外部的感知更准确。现在相互融合很少,几乎没有。
五是对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体积小,与现有制动系统匹配安装变动少。
此外,系统的需求,比如说有效性、稳定性、可靠性,基于通信网络,失效模式下处理措施要全面的考虑。还有易操作性、冗余性、智能性,车辆更多的系统通过指令,比如说通过CAN传输,互相协调下的处理。
制动系统的自主机会
制动系统的发展,比如说真空助力器,机械变成电子驻车,气压制动变成电子气压制动,包括EBS。中国是最大商用车市场,整车厂自主决策能力在自己手里,因此在干线物流会比较快的添加自动驾驶的功能,相应的制动系统也会有自主供应商的生存机会。
液压制动,整个电子液压制动分几种,核心部件国内量产还没有。它主要的难度在电机的要求,电机功率大,扭矩大,转速快,防水,电流小,惯性小,要求很高。对电机整个的FOC环的控制。还有传统机构的精度的要求,强度的要求,对建压能力的要求,像对电机、传动机构及硬件决定液压调节精度。
液压控制单元里面的电子阀,国外很多的巨头还是从国外直接进口,不在国内生产。格陆博逐步能自主开发,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开门罚和线性阀,比例阀,来源于我们多年的积累。
从整个功能安全的角度看,像控制电路安全设计,冗余的设计,自检设计、控制安全的设计,整个系统集成化趋势明显。系统集成里面包括EPB和ESC集成,比较有代表性,EPB可以集成在ESA里,其他的也可以参考,发挥产业链上下游优势。
刘兆勇表示,未来的控制器不可能越来越多,肯定会越来越集成。但是控制器有那么多功能,不可能一家把所有的功能做好,需要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
带冗余架构的制动系统,目前能够满足L3以下的需求,但是L4以上的依赖于整个制动架构的发展以及电机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
液压、电力助力,到线控转向,量产的线控转向也不能满足现在L4级别以上的无人驾驶,因为机械结构,包括控制器、电机还是单路。
未来是双绕组设计的无刷电机,冗余转向执行机构,用两套电机控制系统,双向转向系统,通过架构的设计保障安全,来达到满足L4甚至L5无人驾驶的需求。
这其中,国产自主品牌有很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