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用于研究人类思维与行为方式与实际情况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体验非常逼真,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但哥伦比亚大学UBC最新研究发现,人们在VR中的心理反应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反应方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人们希望借用虚拟现实体验模仿现实,从而引发相同情况下的思维和行为。”UBC心理学系教授、研究人员Alan Kingstone说:“而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现实世界和虚拟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该研究使用虚拟现实来探究影响人们打哈欠的因素,特别关注传染性打哈欠。“打哈欠传染”是人类从社群生活的祖先那里沿袭下来的一种肢体语言。所谓的“传染的哈欠”其实就是“哈欠模仿”,是一种心理暗示,与感冒传染等不同。当你看到他人打哈欠时,视觉会刺激大脑皮层,刺激神经反射,发生的一种本能现象。
研究表明,人们在社交中会减少传染性打哈欠的发生。当人们在公共场合可以被别人看到的情况下,他们会有意识地控制打哈欠的冲动。因为在社会环境中或者说在许多文化中,打哈欠被认为是无聊或粗鲁的标志。
来自UBC的团队以及纽约州立大学理工学院的Andrew Gallup试图在VR环境中实现传染性打哈欠。他们让测试对象佩戴沉浸式VR头显并让他们观看别人打哈欠的视频中。在这种情况下,传染性打哈欠发生率为38%,这与在现实中传染性打哈欠30-60%的发生率相符。
然而,当研究人员在虚拟环境中加入社交时,他们惊讶地发现社交对于受试者打哈欠几乎没有影响,传染性哈欠发生率依然是30-60%。即使是在VR中有自己的化身或被摄像头“盯着”的时候,受试者也会以相同的频次打哈欠。这是一个有趣的悖论:在现实生活中触发传染性打哈欠的刺激在虚拟现实中也凑效,但在现实生活中抑制哈欠的刺激因素在虚拟现实中却不起作用了。
测试室中的实际人员对于受测试人员打哈欠的影响比对VR环境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更显著。即使受试者无法看到或听到他们周围发生的事,但只要他们自己知道研究人员在场,这就足以减少他们打哈欠的数量。现实中的社会暗示似乎主宰着人们的行为,这完全超越了虚拟现实中的那些即使很真实但终归是虚拟的图像。
虚拟现实早已成为心理学和其他领域的研究工具,但这个研究的结果似乎说明研究人员可能需要考虑VR的局限性。VR网报道过很多将VR用于治疗恐惧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的研究与治疗的案例,诸多研究均表明将VR用于部分病症的治疗是积极有效的,对于病人来说这也是一种较为轻松的治疗方式。
然而对于广义上的心理研究来说,VR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模拟出特定的场景,但这种现实终究是虚拟的,即使我们的眼睛会被骗,但大脑总会提醒我们,这不是真的。正是因为这样的提示,恐高症患者可以逐渐克服心理恐惧,在VR中站在天台往下看,但同样也是因为这样的提示,我们终究会表现出与现实不同的反应。
Kingstone说:“使用虚拟现实来研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很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结论。这对那些希望使用VR对未来行为进行准确预测的人有深远的影响,例如预测行人在使用无人驾驶汽车时的行为方式或者飞行员在紧急情况下做出的决定。虚拟现实中的经验可能与现实生活中是不同的结果。”Kingstone还补充道,如果虚拟现实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可以缩小,科学家将能够利用VR检验大脑、行为和经验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