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产能还会继续扩大 产能增长速度大于需求扩展速度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盟)统计披露,中国机器人密度(机器人密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自动化发展程度的标准之一)全球排名23位。中国是机器人密度增长最快的国家,2013年只有14台/万人,2016年达到了68台/万人。但是离全球、欧洲、美洲的数据仍有一些差距,这三者分别是74、99、84台/万人。在全球范围内,自动化发展程度前五个国家分别为韩国、新加坡、德国、日本、瑞典,他们的中国机器人密度分别达到631、488、309、303、223台/万人。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到2020年实现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50台/万人以上,到2020年之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年销量达到10万台。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境内,国产机器人销量为2.7万台,外资品牌机器人销量为6万台。2017年国产机器人产量同比大幅增长了68.1%,产量总计达到13.1万台,不但是国内国产机器人销量的4.85倍,而且大幅超过国产和外资品牌销量合计,出现明显的产出大于销售。
2018年延续了产量快速增长势头,3月生产了14036台,创最高单月产量记录。按照当前增长态势,未来产能还会继续扩大,产能增长速度大于需求扩展速度。
在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很多机器人制造企业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集中度低、总体规模小,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现象日益突出。在2017年13.1万台的总产量中大部分是低端产品。与此同时,机器人产业面临技术瓶颈,缺乏高端机器人自主知识产权,导致高端产能不足。因此,2017年在国内市场国产机器人销量为2.7万台,外资品牌机器人销量为6万台,国产销量不及外资品牌的一半。
大量低端机器人产能蜂拥而上,其重要原因是各地政府成立的各种产业园和各类补贴政策,缺乏严格的高技术标准限制,准入门槛较低,与新能源电动车行业非常相似。这样的做法在起步阶段并不存在问题,但起步之后需要有所调整。补贴和扶持政策是促进高技术和创新领域起步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发展起来之后扶持标准需要逐渐提高甚至取消,才能促进相关产业向高端发展。由于国产机器人行业已经起步,并且产能急剧扩大,竞争度提升导致企业的利润正在收窄,整个生态环境开始发生变化,未来部分难以实现技术突破的企业必将逐渐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