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科技医疗的大事件盘点 互联网医疗独角兽又添新成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总结过去,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在医疗领域,科技对行业的赋能显而易见,2018科技医疗的大事件也是层出不穷。对此,亿欧大健康对科技医疗中互联网医疗和AI+医疗两大方向予以重点关注并进行行业大事件盘点,包括“四把火”和“一阵寒”。
2018科技医疗的“四把火”
第一把火: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平安好医生
2018年5月4日,早上9点半,平安好医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54.8港元/股,成为互联网医疗领域第一股,为一度被唱衰的互联网医疗打了一针“强心剂”。
即便如此,成立于2014年8月的“平安好医生”主营线上医疗及健康服务,其上市一度被指不过是背靠平安集团“好乘凉”,盈利问题依旧是摆在平安好医生及众多科技医疗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根据平安好医生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1.23亿元,同比增长150.3%;毛利3.09亿元,同比增加65.3%;上半年亏损4.4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4.56亿减少了2.6%。而这已经是平安好医生第四年连续亏损。
另外,自2018年5月港股上市后,平安好医生股价持续走低。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平安好医生每股27.6港元,较平安好医生54.8港元的发行价,跌幅高达50%。
其实,通过上市,“平安好医生”一方面可以募集发展资金,另外也能够引起市场的关注。然而,如果没有可行的发展模式,IPO也仅是沿袭融资的老路,通过“烧钱”来装点门面罢了。正如丁香园的创始人李天天所说,IPO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节点,但却并非终点。“不要总是盯着融资和IPO,不要追逐大数据、AI和区块链的概念,问问用户有哪些痛点,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中国平安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曾对外表示,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分别是建立场景、获取流量、创造收益、大量盈利。如今在香港挂牌上市半年多的平安好医生,如何创造收益或许是亟待考虑的事情。
第二把火:互联网医疗独角兽又添“新成员”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7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从2亿元激增至325亿元,复合增速高达89%,接下来预计市场增速将维持在40%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00亿元。在众多互联网医疗企业当中,今年不少企业通过融资成为新晋行业独角兽,给行业带来活力,比如微医、医联和新氧等等。
2018年5月,微医宣布完成5亿美金的Pre-IPO轮融资。融资后,微医估值飙涨至55亿美金,成为行业最大的独角兽企业之一。
2018年7月,医联宣布完成10亿元D轮融资。据悉,本轮融资于2018年6月完成,由中投中财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中电健康产业基金、华兴新经济基金等跟投。医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轮融资后,医联已经跻身独角兽行列,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
2018年9月,新氧宣布完成7000万美元E轮融资,领投方为兰馨亚洲投资集团。据亿欧大健康统计,新氧在此前已完成5轮融资。本轮融资后,新氧累计融资金额已超15亿元,成为互联网医疗领域新晋独角兽企业。
第三把火:宁夏获批成为我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
2018年7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复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成为我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奠定了宁夏银川“互联网+医疗”在全国的“排头兵”地位。
两年前,银川打响了自己在互联网医院领域的第一枪,银川市政府宣布与好大夫在线共建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随后,丁香园、航信景联、北大医信、春雨医生、京东医药城、360健康等数十家全国互联网医疗公司先后与银川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
银川地处缺医少药的大西北,并无地缘优势,但正因如此,成为先行政策试点的重要地区。2014年8月1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印发,要求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积极推进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到2015年1月25日,宁夏被选定为远程医疗政策试点的五个省份之一。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宁夏银川抓住机会一跃成为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模板。银川市卫计委主任马晓飞认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奥秘”在于四点:第一,要以问题为导向、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导向、以临床一线的需要为导向;第二,以政府主导,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第三,要实现多方共赢,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最后,则是低成本可复制可推广。
第四把火:三类器械审批要点出炉——医疗影像AI
自人工智能在国内红火以来,医学影像AI这一细分赛道就已有众多玩家陆续加入,一度被认为是医疗AI最容易落地的领域之一,资本也对此抱有热切的期盼。据创投数据平台鲸准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AI医疗应用的创业项目共计完成86起融资,其中影像占31%,占比第一。
12月25日,“人工智能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公益培训”在北京举行,公布了医疗AI领域三类器械审批要点,界定了适用范围,讲解了医疗AI产品在审批过程中所面临数据库、数据安全、软件更新、云计算服务等问题。
其实在2018年4月初,FDA批准通过了IDx公司研发的首个应用于一线医疗的自主式人工智能诊断设备IDx-DR的软件程序,该程序可以在无专业医生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查看视网膜照片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诊断。美国批复的几款AI产品全都是走的Class II的认证流程,通过跟传统CDSS(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做等同对比证明安全有效性。
然而,国家层面对此类新生事物的认证相对严格,对临床评价的路径控制非常谨慎,没有认证就没有市场准入资质,如果以医疗AI产品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发展必定受阻。此次三类器械审批要点的出炉对于医疗AI企业及行业来说,无疑是一重大突破。
2018科技医疗的“一阵寒”
一阵寒:远程视界“崩盘”
事件的高潮发生在2018年4月16日,18位多地医院的院长们赶赴西安维权。院长们表示,被“远程视界”给“骗”了。该公司以融资租赁的模式与基层医院开展专科合作,并承诺“垫付租金”吸引医院加入,却在2017年下半年疑因资金链断裂,使每家医院背上少则二三百万、多则上亿元的高额债务,全国有上千家医院卷入其中。不仅如此,从今年1月开始,远程视界彻底停发工资,员工成批离职。同时,融资租赁公司、代理商、设备商也蜂拥而至,针对公司的诉讼案件铺天盖地。
据分析,表面来看是远程视界扩张过快、资金链断裂危机所导致,而深层次原因则是其缺乏金融运作的融资租赁模式出现的大漏洞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公开资料显示,远程视界于2013年1月创立,2014年实现盈利,并分别于2015年、2016年获得2亿元、8.8亿元A轮及B轮融资,融资额超过10亿元,估值一度超过60亿元,堪称远程医疗界的“独角兽”。据其官网称,集团成立5年已拥有13家子公司,与2000家医院开展合作、近4万家医疗机构联网。
远程视界的“崩盘”给行业带来了一阵寒意。远程视界创始人韩春善也曾在媒体采访中承认,远程视界确实做错了,肯定影响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医院都不敢跟相关企业合作了,设备租赁环节上肯定基本上都做不了。虽然做了很多正确的,但是往往一处出现漏洞或者失误,就造成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