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来袭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行业也难以避免受冻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寒冬”似乎成为了2018年的代名词,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行业也难以避免受冻。
受到中美贸易战、整体经济下行等宏观大环境的影响,业内人士直言,2018年是工业机器人行业一个相对“低潮”的年份,受宏观大环境的影响,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速放缓,不少厂商在产能扩充后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加上市场低价竞争的蔓延,资金压力贯穿整个产业链。
2019年将近,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如何应对当前的寒冬?来年行业是否能迎来拐点?日前,记者采访了多名业内人士,他们表示,尽管当前处于寒冬,但行业前景看好,未来需要挖掘更多产业需求,投入原创技术研发,赶超外资品牌。
2019年是优秀企业的发展契机
从产量来看,高工产业研究院(下称“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32806台,同比增长38%;第二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40932台,同比增长26%;上半年同比增长31%;第三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39185台,同比增长4%。可见,2018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下滑,市场呈高开低走态势,加上国产厂商的“低价策略”,进口机器人“量减价滑”的态势或将延续。
从资本层面来看,GGII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末,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投融资规模60.3亿元,其中涉及并购案例12起,融资案例52起,相比2017年,2018年工业机器人投融资规模有所减少,大额并购案例较少,资本市场逐渐趋于理性,倾向于寻找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GGII认为,2018年机器人行业的“遇冷”以及资本的理性回归,预示着考验机器人厂商内功的时刻已然到来,其中包括并综合了技术、产品、战略、渠道、成本控制、服务等多方面要素,在行业的“低潮”期更能看清谁在裸泳。但毋庸置疑的是,“长期向好,短期维稳”是核心要素。
埃夫特方面认为,尽管2019年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可能不是很乐观,但是对于机器人行业公司一直持乐观态度的。目前很多行业对自动化升级改造仍然抱有乐观的态度,而且当前国家相关政策出来后,也会倒逼很多中小企业做自动化升级改造,所以整体来说对于工业机器人在2019年的市场是比较乐观的。
华数机器人指出,尽管市场处于寒冬状态,但是业内要挖掘一些新的隐藏需求。要看到整个寒冬里面,很多产业还在发展,工业机器人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只要找到新的发展点,挖掘产业里面的自动化需求,进行技术突破,行业就会有新的突破点。
作为协作机器人行业的新军,节卡机器人方面表示,他们应对寒冬主要是两方面措施:第一深耕优势的行业,比如消费类锂电池、汽配、化纤、食品行业;第二在寒冬里面积极做好自己的内功,提升性能。
高工机器人董事长张小飞表示,在寒冬的情况下,终端应用企业跟系统集成商仍需要做更多深入的合作,在外部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要沉下心来挖潜生产效益。
事实上,工业机器人行业本身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无非就是国产的无论从核心部件还是本体数量都在增加,但这个增加的数量对于应对未来的需求并不为过,因为每一个领域都需要不同的机器人,当中空间非常大。
问题出在整个大的环境上,使得终端应用企业现在的现金流、盈利能力等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政府应当出台一些扶持性的政策,给予担保、资金的支持,让企业能够在不太好的经济环境下自身得到一些改造。
对于2019年的预期,张小飞认为,部分企业可能会减缓发展速度,但是对于非常好的企业来说,这个市场环境下可能占领的份额会更多。
未来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将进行全面竞争
长期以来,国产工业机器人与外资工业机器人之间的竞争都是行业内外特别关注的话题。
绿的谐波指出,在谐波减速器上,第一从技术层面来说,国产品牌跟外资品牌最大的差距是时间的积累。外资品牌有四五十年的时间和大量应用积累,但近几年我们和几千家客户也一起把谐波减速器应用到不同领域,产品的系列、种类目前也非常丰富。
第二,客户是检验产品好和坏的硬道理,只有自己原创,不断从理论层面到制造层面层层进行创新,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追赶上外资品牌。
第三,在产业化方面,目前国内都在攻克谐波减速器的大规模智能制造难题,但我们有充足的信心。
张小飞认为,第一,外资品牌尤其是核心部件,它们的产能扩张能力极小,任何一家外资企业不管是德国还是日本的,它们的思维方式、经营模式不会像国产品牌一样,不会提前规划好较大的产能。第二,国产品牌是最接近国内用户的,尤其是国产品牌本体和国产零部件之间的相互支持力度也是非常高的。
另外,外资品牌在减速器或者其他部件方面,它们的改造空间已经非常小了,所以当国产品牌在快速追赶的时候,提高性能、质量、稳定性、可靠性方面都能快速接近,而且在某些性能指标已经超过了外资品牌。所以国产品牌的前景不容置疑是非常好的,何况在制造成本方面,国产品牌也有巨大的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产机器人目前正在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勃肯特方面表示,目前国产机器人在性能方面跟国外还是有差距的。当前许多国产品牌在国内市场抓住外资品牌对一些细分领域的不重视,从研发投入到市场推广投入都在加大,通过差异化在一些细分领域超过外资品牌。
埃斯顿方面指出,首先,国产机器人和外资机器人的差异化肯定是聚焦在服务上,国产机器人作为本土机器人品牌,一定要更好支持本土的业务,贴近客户的需求,让客户所有的问题能够得到最快的解答,这是国产机器人的先天优势,一定要利用好。
其次,国产机器人未来是一定要跟外资机器人同台竞争的,所以除了差异化竞争外,国产机器人也不能有短板,所有技术上都要保持研发,尽快跟外资机器人在所有内容上都能够进行同台竞争。
配天机器人则指出,如果国产品牌要做大的话,实际上最终竞争的都是外资品牌的通用型号,这个差异化的竞争会越来越弱,同等类型产品的竞争会越来越直接。现在很多品牌都做差异化发展,实际上是针对国内的一些应用领域,这些外资品牌在进入这些领域的时候响应速度不是很快,国产机器人在这方面有优势,所以差异化竞争是一个短期的特点。随着国产品牌品质做得越来越好,国产品牌跟外资品牌的竞争会是全面的竞争,那时候才是真正的竞争。
人工智能应用会更加深入
在外界看来,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当前处于“需求旺盛,但盈利偏少”的状况。拓斯达直言,需求旺盛但是盈利偏少,是自动化的一个现象。原因是客户需要得到一个综合性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去提升、改变生产各个环节和生产工艺,但是他们对自动化的标准、要求的定义有一些偏差,因为自动化不是万能的,所以导致供应商收款会有一些问题。
作为供应商,要改变上述方式,让客户能够一年回本,能够付得起钱,这是一种方案。其次,给客户做融资租赁,集成商也在做一些战略转移,会针对行业里面的龙头客户进行服务。
星派克则指出,对于系统集成商客户要求的是整体解决方案,在合作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痛点,导致资金付款方面比较拖延。站在系统集成商角度上,可以跟上下游合作本体的供应商进行一个良好的生态链循环,抱团取暖,还可以采取一些第三方的合作方式。
对于未来国产机器人的发展前景,配天机器人副总经理索利洋表示,未来工业机器人的行业应用会进一步细分,但是硬件或者通信数据的接口会进一步统一,人工智能的应用会更加深入。
在行业应用细分化方面,第一,工业机器人应用从传统的汽车行业现在已经向各个行业渗透,随着人力成本提高,各个行业都需要工业机器人实现机器换人,在3C、汽车、金属加工、物流、陶瓷、卫浴、家居、服装、食品、医药等等都有工业机器人的需要。
第二,产品结构的稍微差异化或者细微差异化实际上就是目前针对中国特殊的应用,特殊的市场有很多企业做了更适合于应用的机械产品结构,更能够符合客户的要求。
第三,硬件发展趋同化,为了满足整个产品结构通用化和硬件模块,现在硬件接口上都有趋同化的趋势,同时用的工业总线等也有一些标准化的工业总线。
第四,应用软件丰富化,为了使用各种行业和工艺,很多企业有不同机器人应用的软件包。
第五,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已经有初步应用,最典型的就是机器视觉。
他表示,从机器人的技术体系来说,实际上从最底层的核心部件到基础理论,到机器人的系统技术以及集成技术,到最后的智能制造,里面涉及到的技术非常多。但是每一层的应用都离不开软件和算法,未来工业机器人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软件和算法上,如果控制精度和效率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剩下的工作也就是软件和算法,里面包括了基本的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具体来说,一个是产品更低的价格,另一个就是能否满足用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