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或人工智能时代下 社会关系很可能呈现出一个金字塔的形状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30年离我们远吗?仔细算来,只有12年的距离。未来的十年间,人工智能将在各个领域施展拳脚,机器人和人类之间,是友好协作还是智能替代?通过预测,我们将更好地认识到未来的趋势,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为看上去很远的2030年,谋划自己的发展轨迹。
近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中称,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全球预计有3.75亿人口将面临重新就业,其中中国占1亿。麦肯锡报告中分了11个行业大类,看不同国家未来在这些行业的岗位需求变化。
岗位需求直线增长
其中涉及到创意工作、技术类工程师、管理类以及社会互动类的岗位需求增长明显,因为机器还无法在这些领域取代人类。另一方面,那些在可预测环境中进行物理活动的部分岗位需求将下降明显。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涉及管理、专业技术、社会等方面的工作机器人仍然不能超过人类,这些岗位的需求仍然是刚需。
自动化时代的到来也不意味着失业,因为新时代的到来必然带来就业的变迁,8亿个工作岗位被替代,也必然会激发人类更伟大的创造力,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我们会见证这个时代的到来,也应当充满期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可预测环境下的一些相对低收入岗位,例如园艺工人、水管工、儿童和老人护理人员受自动化的程度也会较低。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技能很难实现自动化,另一方面,由于这类岗位工资较低,而自动化成本又相对较高,因此推动这类劳动岗位自动化的动力较小。
就业人数不降反升
麦肯锡报告特别指出,被机器人取代并不意味着大量失业,因为新的就业岗位将被创造出来,人们应该提升工作技能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就业大变迁时代。
2030年全球将有7500万至3.75亿人口重新就业并学习新的技能。从数量上看,中国将面临最大规模的就业变迁,预计将有1200万至1.02亿中国人需重新就业。
总而言之,对于每个个人来说,需要对未来高速发展的工作环境提前做好准备,努力掌握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能。未来对于人类而非机器的岗位需求将持续存在,但人们也应重新思考传统的工作方式还是否可行。
人工成本与机器成本的较量
面对日益强大的机器人,普通人最大的担忧就是,它会不会抢了我的饭碗?过去,这还只是担忧,现在,麦肯锡明确告诉你:到2030年,保守估计全球15%的人(约4亿人)会因人工智能工作发生变动,激进预估会影响30%的全球人口,也就是8亿人。
虽然机器人对人类的“威胁”不小,但不同国家,不同岗位,受到的冲击是有显著差别的。比如,越是发达国家,人工成本高,越有动力率先采用机器人,因而发达国家的劳动力被机器人取代的程度会更快更高。
麦肯锡预计,到2030年,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境下,中国高达31%的工作时间将被自动化,如果发展相对缓和,这一数值将下降到16%。
从总体来看,中国将受益于自动化。一方面,中国正走向老龄化,到2030年,17%的人口都将在65岁以上;另一方面,中国从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转型,对劳动力有巨大需求。总结一下就是:大多数情况下,工作不是消失了,而是转变为新的形式。
成事在人重点是认知和选择
机器人产业发展本身也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像机器人的研发、控制软件的研发等,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机器人专业,人才缺口很大。因此,自动化并不意味着失业,而是就业岗位的变迁。
机器人或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社会关系很可能呈现出一个金字塔的形状,在金字塔的顶端是机器人或人工智的创造者,金字塔的中间可能是机器人和有价值劳动力共同存在的一层,而在最下面一层可能是不能够转变而被时代淘汰的落后生产力的一层。人和机器共同处于一个时代,我们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麦肯锡的研究报告已经给了我们思考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