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物联网发展形势相当于一所学校的教学成果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年1月,世界物联网创新与应用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大会执行主席何旭明表示:“2018年是世界物联网元年,是中国、德国、法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物联网大国、强国爆发性增长的起步之年。”
物联网元年、爆发性增长,据物联网研究机构IoT Analytics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由2008年500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近1510亿美元。十年间发展,产业渗透率逐年提升、应用方案不断创新,岁尾,物联网产业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背景交代完毕,现在开始说正事。
这全球物联网的发展,就好比一所学校的高三班备战高考,车联网、社会公共事业、智能家居等作为考试科目,还是重要考点,其中每一项班主任(国家)都相当重视,可谓炙手可热。
先来说总体,全球物联网发展形势,相当于一所学校的教学成果:
物联网发展到了哪个阶段?
在此阶段下,呈现哪些特征?
眼熟不,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上学时期,教导主任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
发展进程为三大发展动能驱动,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行业竞争强有劲的推动力量,行业需求呈现基础性、规模化特点;
发展特征为边缘智能化、链接泛在化、服务平台化、数据延伸化。
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一次次模拟考,全校百名榜、班级排行榜,成绩显而易见,马太效应下,物联网平台一次次洗牌。2016 年 IoT AnalyTIcs 统计显示,物联网平台企业榜单中,已有 30 个破产或被收购。
试问,麻省理工诱不诱惑、北大清华谁不想去?
于是来自IDC数据,到2022年终端与设备联网将超过500亿的诱惑,各国、各企业开始依据自身优势、使出浑身解数,利用边云双核心开启新一轮物联网布局,争取得到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开拓新应用范畴、形成新技术演进、促进新业务变革,有力有效的尝试开启各行业新一轮应用,物联网在各行业数字化变革中的赋能作用日渐明显:
物联网成为互联网企业新一轮战略的重要支撑;
物联网成为通信企业连接数新增的主力;
IT服务商以平台为依托,扩展其物联网版图;
垂直行业领军企业开放物联网能力,实现产业赋能......
战报的每一次回传,仿佛在向那些备考的学生们呐喊,清华北大就在眼前,麻省理工触手可及。然而,这个时刻,班主任出现了。
“同学们,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物联网产业供需对接仍需推进,边云双核心布局还要加快呦。”
于是乎,各班级(各国)开始紧锣密鼓敲定以班级为单位的高考冲刺计划。
国家政策为导向,国内物联网在“十三五”进程中取得阶段性成果:
物联网芯片蓝海吸引着行业巨头、创业团队多方涌入,模组竞争激烈、价格持续走低。今年,继中国联通NB-IoT模组中标价25元/片,中国移动12月招标价格下探到20元/片;
MEMS传感器产业链成型,各环节由专业企业技术加持,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形成四大产业聚集区;
建设公共物联网网络成果显著,由广及深,NB-IoT覆盖数高达100万,LoRa也不差,双方阵营格局显现;
物联网平台沉淀升级,商业模式闭环探索和转型增多。
其中,个别同学也调整了“学习计划”:
2018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全面进军物联网,将其定位为阿里巴巴第五条主赛道;
2018年7月,小米定位自身为“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物联网公司”;
2018年9月,腾讯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物联网成为其事业群重点领域之一。
回过头来看,全球物联网发展的特点是什么?(高频考点)
应用出现三大主线:消费性物联网、生产性物联网、智慧城市
举个栗子,消费性物联网就是小米最近搞得火热的智能家居;生产性物联网可以参考智能农业,物联网大棚之类;而智慧城市则是涵盖各种社会需求的智能响应。
其中,消费性物联网可以算得上是爆款。从智能音箱爆红到全屋智能,无一不体现着物联网改变生活。
应用热点迭起、全面升温
消费性爆款同时迸发,共享经济改变出行、可穿戴设备规模化出货等现象层出,驱使着软硬件技术升级、产业生态搭建,持续优化创业环境。
新技术、新理念支撑着智慧城市智能升级的同时,不断降低甚至消除城市痛点。
催生应用新风口
工业、农业,在与物联网紧密连接后,生产效率提高,市场空间也更广阔。华为《联网农场智慧农业市场评估》中预测,2020年智慧农业潜在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 137 亿美元增长至 268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14.3%。
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供给-产业渗透,为生产性物联网发展提供者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说起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产业,这就相当于解题必背的公式,不仅要背熟,还要会用,关键时刻还要掰开揉碎创新融合。这和选择题不一样,对于物联网企业来说,是否进入物联网行业、投身哪种产业、依托何种技术,这是选择题。
考试要得高分,物联网企业要发展,要看卷子背面那一页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所以传感器底层技术得创新、芯片市场得打开、平台得开放......
物联网“高考”,各国都想得一份好成绩。国内企业谋发展,首先要立足国情,打好根基;掌握技术,否则,永远都是“瘸着一条腿走路”;忌“偏科”,全方位发展,注重广度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