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巨头对中国智能汽车的未来发展阐述浅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进步,智能化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重视产品的智能化体验,这一现象同样影响至汽车产业。近年来越来越多汽车企业提出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意味着汽车企业需要在智能化上有颠覆性的改变,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被外界认为是汽车智能化颠覆性改变的关键技术。然而纷繁复杂的车载操作系统以及封闭的系统研发环境不仅阻碍了开发效率,同时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有效运用也大大降低。
在寰球汽车举办的“未来我们需要一辆什么样的智能汽车”高峰论坛中,诸位专家共同述说了自己的见解以及中国智能汽车未来发展的愿景。
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车企该正确“拥抱”汽车智能化
汽车智能化包含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分别体现在能源、动力、驾驶模式、主被动安全系统、人机交互。汽车的智能化不应该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应该是个如何给汽车驾乘者更好体验的问题。同时他还表示,今天邀请来自汽车企业、IT企业以及智能汽车领域最具代表的专家学者,围绕未来智能汽车这个话题进行一场大探讨,也希望更多互联网企业和车企一起用“开放、安全、创新”的思维开发真正的智能汽车。
未来的汽车应该是传统与智能化技术的完美结合。智能化是个循序渐进的概念,无人驾驶也好,AI也好,智能汽车是高度人工智能,它能在未来汽车上完全控制安全、能源、动力、驾驶。所以,智能化要搞,车企除了自身要“自能”以外,更要向互联网企业学习,这也是我们本次举办此次论坛的初心,今天我们邀请来自汽车企业、IT企业以及智能汽车领域最具代表的专家学者,围绕未来智能汽车这个话题进行一场大探讨,也希望更多互联网企业和车企一起用“开放、安全、创新”的思维开发真正的智能汽车。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开放平台进行抱团取暖
我们希望有一辆智能汽车,第一就是解决现在传统汽车面临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虽然被动安全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被动安全解决不了交通安全的所有问题,所以说在其他方面做更多的安全保护是第一个智能保护需求。
今年看到在欧美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是争斗,在中国看到了APOLLO平台,是以开放的平台在做,自动驾驶这一块无人驾驶最重要的事情是证明无人驾驶的安全性,证明它的安全性比把这个车做成安全,两个难度差不多,做出来很难,但是证明它是安全的也很困难。
由于智能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重新定义了手机,现在可能到了重新定义汽车的时代,欧美采用的是互联网行业和汽车行业互相争斗的方式,现在我发现汽车行业已经开始要抱团取暖,像谷歌这样的汽车太可怕,中国可能有第三条路,就是用开放的平台,而在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生态。
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以标准促开放,让出行更美好
如今的汽车早已突破了其作为交通工具的意义,当手机等智能设备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车内这个差不多3平方米的空间中,用户所需要的已经远远不仅是驾乘和到达,而是全方位、个性化的出行体验,一个完全智能化的车内空间。这是整个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带来的一个特别明确的趋势,也是消费者一个非常迫切的需求。
现阶段,车载操作系统主要以WinCE、Linux、QNX为主,各厂商基于这些系统,或者深度定制,或者自己开发。纷繁复杂的系统版本,不仅带来稳定性、安全、性能等问题,而且缺乏标准化的平台,导致开发者需要对接不同的系统,极大增加了复杂性与成本,严重阻碍了服务与应用的开发,最终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这种局面对于我们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启示,第一,智能化是一个体系,一个生态,任何企业依靠单打独斗,永远无法解决问题。第二,未来车机系统需要满足几个标准:稳定安全,快速迭代,标准化,并且基于标准化,形成开放和友好的生态。
通过和谷歌打造基于标准版汽车安卓的新一代智能车载交互系统,我们希望去建立一个开放包容、安全统一、能够自我学习、能够快速迭代的智能汽车服务体系,这将给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愉悦和个性化的智能出行体验。
沃尔沃将在车机端、链路端、云端与服务端进行多重管卡管控,为信息安全再加把锁。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到现在的智能安全,沃尔沃作为汽车安全代名词的传奇,将一如既往的被续写和发扬光大。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经理浅雪:开放的心态是未来永恒话题
这次天猫精灵和沃尔沃跨界合作,是将原来车企和供应商模式变成供应伙伴模式,共同定义一个目标共同实现和完成,在整个汽车领域都非常前沿和创新。二是今天在生态上有一个融合,我们生态服务里面有多个应用都通过语音助手加载到沃尔沃汽车里面。第三是汽车产里面一个项目最少都有两年、三年、五年,这在过往对我来说不可想象。今天,人工智能跟车企沃尔沃的合作又往前进了一步,从此车企跟着软件的模式快速迭代和升级,这些方面是我们整个实验室在做创新领域的过程当中,发现和车企的第一个大变化。
我们在整个路上的研究,整体上来讲,我们希望在车和路的层面上能构建出来上下游都需要的产品。
未来汽车想象空间真的非常大,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有没有想过未来汽车就是一个支付工具,这个可能性也是非常强烈的。对阿里来说,我们今天希望能把我们今天的能力和技术跟产业进行深度结合,通过这样结合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今天的命题非常好,我们人需要一种什么样未来智能汽车,在这个时代变化非常剧烈,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在发生非常强烈的变化,包括我们的消费者和人群也在发生变化,那我觉得未来有几个点一点不会变,一是技术驱动,二是用户导向,三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可以拥抱所有产业带来的新的变革,我在此希望技术可以改变新的商业。
高德汽车事业部总裁韦东:引入敏捷式开发,真正实现和汽车相结合
智能汽车是大家会觉得越来越很必要的一个工具和服务性的产品,智能汽车是来自于人和消费者需求,推动我们产业发展。过去的车企合作我们最大的痛苦在于说,我们无法把我们服务用户的能力完全展现到我们的产品上面去,我们必须要跟随,车企的开发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瀑布式的开发模式。
汽车的稳定性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永远不可以忽略掉这个问题。基于过去汽车的产品开发的一种传统逻辑,结合我们的一些创新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以及联网技术的发展、云技术的发展,如何能够把我们的技术开发的流程变的更快。那我们可以看到经过一年的努力,沃尔沃汽车特别是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研发体系随之引入了我们互联网比较通行的一种研发模式,就是敏捷式开发。
高德有一个愿景,除了我们连接真实的世界之外,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是想让我们的人类出行更美好,其实这个美好就是在路上愉悦到达目的地的便捷效率以及安全,我希望我们和我的合作伙伴一起,通过我们双方的努力,通过我们开放的一种心态,开放的一种合作方式,在类似于出行服务还有我们的智能驾驶乃至于未来面向运营服务的出行服务上,把最好的服务最安全的出行体验带给用户。
科大讯飞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俊峰:软件和服务将成为车企面向用户的重要属性
安全问题是科大讯飞在汽车方向上选择的路线,在自动驾驶车辆这个发展过程之中,无论怎么样的发展,我们都希望强调人在车内被服务主体位置,充分理解人,充分做好语音交互和多模态交互,服务好车内更多人,这样我们发展自己的车内体系。
语音发展在车的前装在十年前都是外国人定义的,我们在十年历每一个技术的变化点,都引领整个汽车交互语音市场的进展。我们希望自己产品交互进展带给沃尔沃客户更方便的快捷、简单、智能。一个好用的语音交互并不只是说一句话那么简单,背后有很多技术链条构成。技术达到可用状态,才能够达到语音交互,这里面我们用自己的技术积累在支撑着交互逻辑和交互效果。
我们要用自己的算法和算例能力已经投入的物尽其用,效果更好。三是视觉和声音,还有更多可以结合去做交互提升的空间,我们用自己的核心能力和这样一些场景设计结合客户需求,希望用视觉和声音相互结合的方式,能够为车内以后交互做更好的提升。
华为CBG云服务部IOT云服务总监伍斌:在云+AI时代,人和车可以实现更紧密的连接
在华为解决方案里面,包括两大块,一是人车互动,通过手机、车机的连接,以及家里IOT设备的连接,手机状况等等。另外一方面我们说到这个车上信息娱乐,包括我们说的智能语音智能助手智能视觉等等,通过这些技术来支撑我们在车上的信息和服务于车主。最后我希望我们华为终端云服务能够跟我们的车厂共同创造消费者的极致体验,探索更美好的数字生活。
中国创新战略和政策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组组长王晓明:新四化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大的方向。四化里我们讲它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是有四化之间的关联和协同效应。同时,四化它本身又带动汽车产业和交通能源新型电信技术设施、环境和城市,又产生了协同发展的效应。
汽车产业从制造和产品为中心转向出行服务的这样一个中心,汽车产业的服务化是未来大的变化趋势。比如我们讲的标准化、通用性,它是对于产业组织效率是非常高的,我们在讲汽车服务化之后,汽车的服务是不是也可以用产品的观念来进行设计。服务的产品化,它的内涵也应该是它的标准化、可比较性,这样的话,把服务作为未来价值的基点,用服务来定义汽车产品,再用产品来定义汽车的供应链和生产体系
未来面临的是开放的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和汽车社会形成的未来,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智能汽车现在更多是手机+汽车的版本,还未真正达到它深度智能化阶段。我认为,它是需要在未来生态的构建,新型社会化的基础设施构建,甚至到管理体制机制政策,乃至背后的行为习惯、模块、文化的改变,最终才能形成未来智能汽车和智能汽车的社会。这个虽不是短期能实现的,但这个方向越来越清楚。
J.D. Power亚太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蔡明:从实用性、功能性、操作性以及经济性满足客户需求
从消费者端来看我们主要是有四个原因造成车机使用率比较低,第一个就是客户认为车机的功能用处不是特别的大,然后不是特别的需要这些车机的功能。第二个就是认为车机其实他有更好的这种替代产品,比如说手机上的一些APP或者是手机上的一些服务,第三个他们觉得车机功能太复杂了,有一些车机使用的功能你需要下沉到四五级菜单之后才可以找到这些功能才能够去做一些自己想用的设置,那过于复杂。第四个就是费用问题,就是很多车机我去升级需要收费,我远程升级可能就不是特别的方便等等,经济性方面的考虑也是消费者非常顾虑比较多的一个原因。所以其实简单来说其实从厂家或者是供应商来说,可能我们需要更多是从实用性、功能性、操作性以及经济性四个方面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