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未来前景看好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市场供不应求,前景看好
从产业发展经验上看,机器人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基本特点是处于工业发达地区或新兴起的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集群内或附近有科研能力突出的知名院校。当前我国机器人制造业已经形成了4个主要的产业集群,分别是环渤海产业集群、长三角产业集群、珠三角产业集群和中西部产业集群。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幅高达174%;2017年增幅降至81%,但产量增长至131079套。
近年来我国已成为工业机器人年均销量为最大的国家,2017年工业机器人安装量高达138000套。我国由于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历史较短、积累不足,在保有量上距世界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随着技术的更新和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我国将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保有国。
从具体企业看,通过近年来的整合与发展,国内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态势愈发强劲,专业化分工的特点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正处在人口老龄化节点,工业机器人需求预计将快速增加,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看好,理由如下。
首先,工业机器人降低企业成本可期,政策驱动产业高速发展。快速下降的劳动力人口供给使制造业就业人数不断萎缩,企业人工成本不断走高,农民工工资在2012年起的三年间年平均增长率近12%。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已成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替代人力劳动的主要看点。目前,工业机器人进口成本以年均约6.1%的速度不断下降,且机器人网统计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成本仅为人工的23%左右;其对普通工人的更替预计将在未来3-5年内逐步实现。我国人均工业机器人数量距离世界现金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受《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等政策推动影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有望进入黄金时期,未来发展极富潜力。
第二,产业链布局完备,工业机器人进口替代值得期待。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零部件制造、中游本体制造及下游系统集成。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由于发展历史较短、技术积淀不足、单位生产成本较高等原因,目前市场份额不及海外厂商。核心零部件方面,我国控制器制造已逐步实现技术追赶,但在算法及平台开发上仍有待加强;伺服电机及精密减速器制造精度逐步提高,已有部分产品应用于国产机器人。本体及系统集成方面,国产机器人目前仍主要集中于低端市场,企业规模偏小、盈利能力整体偏低,预期我国可通过逐步整合本体制造和集成厂商,扩大企业规模并进一步提升国产机器人质量、提升盈利能力。伴随国家的一系列工业机器人产业促进政策,国产工业机器人对进口工业机器人存在较大的替代空间。
面对新进入者的“低价倾销”,本体商还需找准市场需求并善用资本条件
近两年国产零部件的成熟和批量化,让本体成本快速下行,行业里面涌现出一批针对中低端应用的本体机器人制造商。为了快速开拓市场,实现市场占有率,无一例外,这些新进入者均采用了低价战略。
在早期的时候,低价战略非常有效;但当价格下降到一定的临界点以后,客户对价格已经不再敏感了。如果本体商在保证企业盈利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售价,那么只剩下两条路可走——其一是倒逼上游零部件商降价。事实上零部件商的利润已不丰厚,继续降价可能触及零部件商底线。若零部件商不愿意放弃大客户生意,则只能选择提供“特供”版本给价格苛刻的本体商。这类特殊定制版本为了降低成本,必然采取牺牲元器件品质,降低工艺要求,拉低生产效率等方式达到目的。第二是自己做零部件,这对本体商的能力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入场本体商无论技术储备还是资金储备均不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即便匆忙上马,最终产品的质量很难保证。并且,一旦有本体商率先走上这条路,其他的本体商慑于成本压力,为了不在后续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也只能被迫作出防守性应对,从而造成稍微有规模的本体商都上马生产自己的零部件。这样的形势会对上游零部件商造成巨大压力。
前瞻认为,面对这种“搅局”现象,还需本体上找准市场需求,并充分利用各种条件。
了解中国长尾市场的特定需求。中国有汽车、3C这样头部很集中的行业,但更多的是一般工业,即一个非常大的长尾市场。长尾市场的特点是客户极其分散,应用水平非常低,对价格非常敏感。独特的市场特性对本体商提出了完全不一样的产品要求:高性价比、易于部署、找到特定应用场景、易用性好。
跳出低价死局,本体和零部件商各司其职。目前,突破瓶颈的主动权在本体商手里,需要寻找有更强支付能力的终端痛点应用,开拓不同应用场景的蓝海市场,跳出低价竞争的惯性思维,给上游零部件商留出足够利润空间。
认识并善用资本。工业机器人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对资本的需求巨大。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行业内的优秀公司必须主动学习资本相关的知识,接触资本,了解资本,并且善于利用好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