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亟需解决核心零部件与元器件的问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缺乏自主核心部件,是我国工业领域的死穴。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作为机器人三大零部件,占制造成本的70%。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制造成本高,国内工业机器人一出生,就背负着沉重“行囊”。高端的国产机器人没有价格优势,市场竞争中难以抗衡外资品牌。
就机器人核心部件而言,控制器与国外差距是最小的,其地位和门槛相对低,成熟的机器人厂商,都能够自主研发。减速器与伺服系统,两者占机器人整机成本的35%、25%,国内产品精密度不够,难以支撑现代工业机器人的需求。
在减速器方面,近年来,国产减速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2017年减速器需求约30万台,除上海机电外,国产减速器约占市场20%。以RV减速器为例,2017年减速器出货榜单中,有5家国产厂商入围前十,分别为南通镇康、秦川机床、力克精密,双环传动和中大力德。
然而,精密减速器技术一直由美国、德国、日本、捷克等国家掌控,其中全球75%的精密减速器市场被日本的哈默纳科和纳博特斯克占领。纳博特斯克生产RV减速器,约占60%的份额。哈默纳科生产谐波减速器,约占15%的份额。
一般情况下,一台工业机器人需要4-6个减速器。企业采购国外精密减速器,需要高出市场价格的3倍。业内人士透露,国外某精密减速器,四大国际巨头的采购价为3-5万,卖个国内关系好的客户约7万,关系一般的客户约12万。
伺服电机是机器人的执行单元,影响机器人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我国的伺服市场,外资品牌占据80%的份额。其中,日系产品因技术与性能比较符合我国用户需求,且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市场占比高达60%,主要品牌包括三菱电机、安川、松下、富士等。美国的罗克韦尔、丹纳赫、帕克,德国的西门子、伦茨、博世力士乐,法国的施耐德等欧美品牌,占据我国市场的20%。
近年来,台湾地区的东元、台达等伺服产品,在内地市场推广力度不断,市场占比也提升到10%。内地的伺服厂商不下20家,主要品牌有汇川、埃斯顿、华中数控、广数控等,其总市场占有率为10%。
相比国外产品,我国伺服电机缺陷较多,多数产品未能满足机器人的需求。一方面,国产伺服电机外观粗糙,精密的工业机器人受空间限制,对伺服电机的尺寸、外观要求高;另一方面,高精度的编码器对进口的依赖程度高。国内产品信号接收插件的稳定性、可靠性不佳。
国之重器,不可予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亟需解决核心零部件与元器件的问题。零部件实现国产化,高端化。国产工业机器人制造成本降低,性能降低,才能提高市场竞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