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市场销售额不断下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当下跌成为一种市场的常态,对于众多彩电厂商来说,接下来到底能靠什么活下去?日前,多家市场研究机构披露的彩电市场零售数据显示,在反应企业经营能力的关键性指标——销售额上,彩电市场再次收获两位数的下跌。
在彩电零售量同比微跌,或者微涨背景下,彩电零售额的大幅度下挫,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出众多彩电企业采取了较为“激进”的价格竞争手段,来刺激终端消费需求。事实上,从今年开始,随着上游液晶面板价格的回落,终端彩电企业和商家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应对寒冬市场疲软,就提前开启了一轮持续的价格竞争策略。
壹
家电圈获悉,今年以来,大量企业的液晶电视零售价,已经逼平原材料成本价。在这种背景下,彩电企业的整体经营亏损已不可避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小米电视,今年以来在整个互联网电视阵营纷纷凋谢的背景下“异军突起”,正是通过贴近硬件成本价的定价策略,大量抢夺低端市场的份额。甚至还定下了以低价格手段抢夺中国彩电第一的新目标。
但是这种“卖得多,亏得多”、“亏着卖不赚钱,只为市场抢地盘”的经营策略,一次又一次被残酷的商业规律证明,既不是主流,更不可能成为主流,只会昙花一现,而且伤害和透支的是整个彩电产业链条。特别是当前消费需求和能力,已经相当脆弱的消费群体们。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今年以来,彩电市场这种困难局面的出现,并非只是今年以来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直接所致,这只是短期诱因。应该看到,最近几年来以来,作为市场主体的液晶电视缺乏进一步科技创新空间,而大量的同质化液晶电视产品,让众多企业只能采取“拼价格抢市场”的经营策略。最终,液晶电视卖得多、亏得多,但不卖还不行,还有产业链上一大堆合作伙伴、员工得生存。
贰
在液晶电视越来越不赚钱的背景下,众多彩电企业最近几年间,又未能在OLED,QLED,激光等新产品上,快速形成规模,更未能收获利润蛋糕。最终,彩电行业就在今年遭遇“东方不亮、西方还是一片黑”艰难时刻。问题不只是出在外部的市场环境上,还有内部的产品技术迭代和消费需求的激活,这迟未能取得突破。
家电圈认为,接下来彩电厂商走出寒冬、突破困局的关键,不在于低价格的液晶电视抢市场,而是要继续坚持科技创新与驱动的道路,真正抢夺差异化的用户群体。当前,整个彩电产业在“高利润”产品上属于典型的空白和断档。所谓的高利润,并不是“定价高、卖得贵”的产品,而是“既能卖得动,又能赚得多”的产品,这个不能靠概念炒作,一定是基于一技之长的科技性功能和卖点。
目前除了已经明确的,激光显示技术将会成为大屏和超大屏的市场主导解决方案;而中小屏上,OLED与自发光QLED的较量还在争夺和布局之中。不过,从技术角度来看,当前的OLED和QLED都存在着技术迭代空间。比如,印刷式OLED和QLED已经完成前期的技术论证和商用化应用,接下来存在快速向消费市场应用;同时,上游的显示面板厂家,也在积极探索和布局相应的产品布局。
由此来看,对于众多的彩电厂商来说,接下来的市场经营布局,将是一项更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一方面,要尽可能的抛弃“单边思维”和“押宝打法”,实现全产品类布局。特别是对于领军企业来说,OLED、QLED,以及激光,还有液晶,都需要形成面向不同群体和市场的产品群;另一方面,则是要抓核心、抓重点,要坚持一定规模驱动的基础上,强化利润提升,要打造明星产品赢得更多的利润回报。
不可否认,今年以来整个彩电企业的日子都很难过,接下来的2019年也注定不会太好。毕竟,相对于家电行业的白色家电产品普遍有100、200元的最低盈利空间,现在彩电经销商单台利润已经降至10块、20块的微薄空间。从这个角度出发,短期内,彩电企业还要想办法多卖一些其它家电产品,不能在彩电这一棵树上“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