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区块链无法完全实现去中心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公共区块链生态系统的吸引力在于它所承诺的去中心化和非中介化——这是一种乌托邦,在这种乌托邦中,我们可以在没有公司或政府机构参与的情况下进行数字交互。
这一愿景推动了对这一领域的大量投资,包括加密货币、首次代币发行(ICO)和以太坊这样的分散式计算平台。
比特币(比特币是第一种数字加密货币)背后的理念是,通过使用加密证明机制建立信任,创建一个电子支付系统。换句话说,它被设计成一种新的自主数字结构,即比特币区块链,以取代金融机构等第三方,以促进特定的社会互动,实现价值交换。
然而,社会互动比价值交换更复杂。它们远没有被算法取代。不管我们使用了多少技术来实现无人值守或自动数字连接,也不管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突破了分权的界限。
尽管大肆宣传去中心化,但公共区块链不会消灭中心化。人类是自私的,需要控制和调节复杂的社会互动来满足他们生存的基本需求。他们总是想要并且需要参与到控制中来,或者对下放给第三方的权力有一种控制的感觉。公共区块链无法执行此功能。
如果我们将公共区块链与另一种自主的数字结构相比较,互联网肯定会彻底改变通信和数据交换,并带来“非中介化”的理念。现实情况是,新的中心化机构出现,积聚了更多的控制权。
我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相悖,传统观点认为,由于公共区块链,集中化的商业模式正面临灭绝的威胁。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觉,商业模式至多将面临权力向下一代数字中心权力的转移——从单一的中央集权变成更分散的原子中央集权。
这被认为是Gartner的“特立独行”研究。这意味着这不是一个经过同行评议的官方研究,而是一个我们认为首席信息官应该考虑的想法,因为他们已经被区块链的大肆宣传所吸引。
自主数字结构的脆弱性
公共区块链有一个复杂的机制,它通过隔离和相互连接各自的职责,赋予不同的参与者(包括开发人员、采访者、验证器和用户)权力。这些行动者是新一届的中央当局,他们有着自己的私利,为了共同的目的而合作。
当我们使用公共区块链时,我们就进入了一种不受信任控制的关系。一旦我们开始一个事务,我们就依赖于自主的数字结构(公共区块链)并按照它应该的方式运行。我们正在放弃对公共区块链执行的操作的控制。
换句话说,一个公共区块链,就是在用一个无信任的自治结构取代一个受监管的组织。受监管的机构,如银行,受公共法律监管,由中央政府执行“价值交换”。无信任的结构是通过数学和分散的治理模型来实现的,它在不需要人工控制的情况下可以将值从a点发送到B点。
公共区块链的治理模式远未完全实现去中心化。为了达成共识而进行的复杂社会互动距离被算法取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自治结构中管理这些复杂的社会互动有很新颖的想法,例如EOS区块链、Tezos或DFINITY。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能够交易价值,并委托许多自主数字领域的活动。但无论我们如何使用公共区块链,我们总是需要法律来监管,以使人们对拥有控制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