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T.621正式落地将成为5G发展的关键标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T.621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2018产业(应用)大会2018年11月17日在厦门集美举行。本次大会聚焦数字技术助力文化创新之路,由集美区人民政府、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联合主办。在此次会议上,为推动T.621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产业化,由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北京邮电大学感知技术与产业研究院三方参与的厦门华邮数字文化产业技术研究院(筹) 正式挂牌成立。
国际标准群起航,中国数字文化建立先发优势
2017年3月,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标准号T.621)。这一标准由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文化和旅游部统一组织指导下,中国移动咪咕公司等相关企业及北京邮电大学等研发机构开展了手机动漫标准的制定与推广的系列工作。2018年7月,在ITU-T第16研究组(SG16)全体会议上,由北京邮电大学联合中国移动咪咕公司等单位提出的“文物/艺术品增强现实呈现技术需求及应用框架”、“民族服饰数字化需求及元数据”两个标准的制订工作获准立项启动(项目编号F.ARMS和F. DEC-RM),这标志着国际标准群正式起航。
为此,本次“T.621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产业(应用)大会”旨在5G商用来临前,进一步吸纳产业链优秀企业和海内外机构参与国际标准产业联盟,定期总结和探讨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推广应用大计及我国数字文化标准产业化的战略发展之路。随着新的数字文化国际标准制订工作获准启动,由我国主导的数字文化国际标准群初见形态。
构建共赢产业生态 数字文化产业技术研究院(筹)挂牌
现场,厦门华邮数字文化产业技术研究院(筹) 正式在厦门集美挂牌,该研究院是由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北京邮电大学感知技术与产业研究院三方联合组织的产业知识创新驱动中心,旨在整合行业资源,利用产业链联动的整体优势,推动标准在编解码芯片、创意创作工具、内容分发平台、智能体验终端等多个产业链环节的深入应用。从国内拓展到全球,扩大标准影响力,增强产业竞争力,做大产业规模。
从去年成立T.621国际标准产业联盟到今年落地建设研究院,以“一个创新中心,五个促进板块”为总体策略,通过研究创新、产业联动、教育培训、展宣影响、服务平台等方式,共同推进标准在研究上的持续深化和在产业上的持续深耕。在联盟的大力推动下,一年来,该标准已经实现了手机动漫在移动互联网各平台间的即时互通,有效降低了手机动漫的生产、传播和运营成本,极大促进了手机动漫的业态创新和产业发展。
发挥全IP运营优势,推动T.621国际标准深入发展
据了解,咪咕公司作为T.621国际标准的参与编制单位和产业联盟的主要成员,已率先按标准完成自有平台升级改造,引入合作伙伴超1300家,成为标准化动漫内容的推广分发平台。今年以来,咪咕公司主要聚焦T.621国际标准在文博及硬件方面的应用。
文博方面,基于标准结合AR技术,将珍贵文物转化为虚拟数字内容,并无缝整合到真实场景中。咪咕公司与民族文化馆、陕西博物馆等合作,与央视共同打造的《国宝大会》项目,依托标准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硬件方面,咪咕公司以T.621为底层标准开发智能硬件,如莫比斯AI智能翻译耳机、咪咕home音箱等,先后在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等国际展会上亮相,莫比斯耳机更是荣获G-Mark设计大奖、CES2019创新产品奖等多项殊荣。
同时,咪咕公司还将咪咕动漫客户端改版升级,打造成为咪咕首款面向海外的客户端产品MIGU C,今年七、八月已分别在香港、台湾上市。Migu C(香港版)已成为香港地区唯一向用户提供海量正版漫画内容的本地化手机APP,并即将在年内引入重要体育赛事直播资源,满足香港用户更多的文化娱乐需求。
会上,基于T.621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的智能应用产品——咪咕小黄人智能陪伴机器人正式发布,并获得由工信部泰尔实验室颁发的泰尔实验室证书。据介绍,该产品由咪咕公司提供IP全版权,洛可可提供工业设计,中科动漫提供T.621交互应用,智能管家提供智能硬件AI,建发集团负责生产品控,可以说是强强联合投入业内最优秀的资源精心合力打造。该智能机器人充分体现了小黄人“软萌”特点,并融合网络时代的特色;特别运用了电影里小黄人的肢体动态及专属语言,内置驱动单元将身体晃动融入机器人的交互体验中,让产品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据悉,未来咪咕将持续发挥自身的全IP运营优势,推动T.621国际标准的深入发展。依托中国移动在5G领域的提前布局,和咪咕公司作为5MII(5G多媒体创新联盟)成员的先发优势,运用标准的专利汇聚,推进泛娱乐文化、智能硬件、物联网等多形态应用;以T.621为立足点,朝着“数字文化标准集群”迈进,在动漫、音频、视频、AR、VR、全息、AI等数字文化全互动领域持续推进,持续实现文化领域的技术创新。同时把科技成果服务于产业集群,积极向商业应用、创业孵化输出,实现产能转化、标准群横向拓展和产业化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