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是如何对法定数字货币进行定位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法定数字货币的实现必须要借助于最新的信息技术,而目前主流的信息系统通常采用“服务器-客户端”架构,该架构的优势在于将软硬件资源整合,通过网络和虚拟技术进行更有效率和更低成本的资源按需分配,而目前日渐成熟的云计算是其演化的终极形态。但正是因为软件资源和数据的高度集中,安全问题将会成为最大的风险。近年来虽然信息安全和密码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但同时网络攻击也层出不穷;并且由于数字货币最终要在公共市场上流通,数字化的信息最终也会直接或间接地接入互联网。设想如果未来法定数字货币的数据被存储在云端,则很有可能引发全世界黑客对这个网上“金矿”发起持续攻击以期获利,而任何的安全漏洞都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相比于集中式的“服务器-客户端”架构,区块链是一种开放架构下的强安全机制,通过设计精巧的博弈机制同时达到“开放”和“安全”的目标。以最原始的区块链1.0实现比特币为例,从2009年1月在互联网上开始运行至今已有8年,期间全局账本(数据库)却从未被黑客入侵,并且交易记录不可篡改。可见区块链可以在高度开放的架构下依旧保证强安全,这样的安全不是简单地由密码学技术来实现,而是通过设计出一套基于纳什均衡的共识系统,使得作恶者所需要付出的成本高于他能获得的收益,通过非合作的博弈机制来保证系统整体性的安全和稳定。
在这里笔者需要强调的是,比特币只是区块链思想的最初实现,本身并不具备构建法定数字货币底层架构的条件。但是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所蕴含的思想对于法定数字货币、金融交易和监管、甚至是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于运用区块链思想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实现,笔者还有以下政策建议供参考:
1) 建立国家实验室
传统的基于纸币发行体系的设计、印刷和发行部门在对于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法定数字货币是一种全新的货币发行体系,应建立国家实验室进行集中的研发和小规模范围内的业务场景测试(由于篇幅有限,对于法定数字货币在实验室环境中的测试应用场景不再展开论述),而对于人力资源则至少有以下的角色要求:
i.架构师 – 从战略层面设计法定数字货币的架构
ii.金融专业人士 – 从货币金融的角度设计业务流程
iii.数学家 – 研究法定数字货币的数学模型,即非合作博弈论
iv.软件工程师 – 编写具体程序代码和具体实施技术人员
2) 央行如何起到主导作用
对于法定数字货币的定位,不应仅限于作为传统纸币的介质替代或更有效地实现电子支付时代的清结算功能,也并非只是满足信息时代的监管要求。使用区块链推进法定数字货币实现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抢先制定国际标准。从国家战略的层面上来看,制定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包括制定“基本数据单元”的数据结构标准和“数据流转链条”的共识协议标准,其在金融领域的重要性类似于在IT领域制定互联网TCP/IP协议标准或是在商业领域制定全球贸易协定标准。这种看似技术协议或商业标准的竞争,实则攸关国家安全的根本利益。想象一下,在法定数字货币成为全球通行的货币形式的将来,哪个国家掌握了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的标准,对于其它国家金融格局的影响就会像上世纪改革开放、打开国门时西方文化带给中国人意识形态上的强烈冲击和影响一样,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深刻的全球化金融扩张。
相比于西方国家的央行体系,我国央行在推行法定数字货币上的最大优势在于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效率。如上文所述“共识裁判机制”是区块链架构的核心价值,而对于法定数字货币这样庞大而复杂的业务场景,在完全开放的的架构下达成这样的机制需要所有参与方经过长时间的“非合作博弈”最后才能达到的符合纳什均衡的稳定状态。
而我国央行完全有能力召集“二元体系”中所有相关金融机构通过集体协商、讨论甚至是争议的方法加速共识机制的达成。本质上这是人为制造一个非合作的博弈环境,让所有参与者(如:商业银行)根据自己的自身商业利益和具体业务场景提出法定数字货币在流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造成的冲突,最后达成的多方一致。央行应在其中起到“召集人”和“推进者”的作用,阶段性地根据各方所达成的共识开发数字货币的原型并在小规模范围内试用,并通过不断迭代的方法完善共识机制,使之更符合现实的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