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机器人的诞生史回顾,向勇于创新的行业先行者致敬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十一国庆节期间,一个协作机器人产业先驱者的中途退场让所有业内人士尤为惋惜。一代传奇就此落幕,但它的努力和探索却为机器人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最为宝贵的驱动力,更赢得了所有人的对他的敬意。本文将带你简要回顾协作机器人的诞生史,以及以新松为代表的中国机器人企业在协作机器人研发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让我们一起致敬那些勇于创新的行业先行者!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杜威
一道困扰整个行业的难题
当传统工业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时,几乎所有人都有这样一个幻想:在一个纯粹以机器人为主导的数字化车间内,效率和生产规模将会得到怎样的大幅提升!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令众多知名机器人企业碰了壁——在绝大部分企业里的某些特殊岗位上,由于某种客观原因,无论传统机器人性能如何提升,功能如何强大,似乎永远无法替代人工,从而形成生产环节中影响效率的闭塞点。这种情况在电子电器,汽车总装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尤为明显,情况各异的待加工设备和不规则的零部件让机器人“望而却步”,企业不得不又再次转向人工生产。这真是一道无解题吗?
协作机器人的概念应运而生——无法完全替代人工,那就部分替代。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行不通,那就换一种全新设计理念。
在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还在苦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一家“圈外”企业领导人的大胆设想打破了惯性思维。在他的脑海中,机器人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参与者”;人不再是提前教会或纠正机器人做啥,而是机器人时时刻刻的“导师”,手把手的教会一个机器人工作……
于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和人类一起作业的机器人诞生了,具有独特使命的他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协作机器人。
为了更好的走进人类的生产作业中,第一代协作机器人在研发过程中突破了众多技术障碍,如:为了有效降低使用门槛,机器人的编程形式采用更为直观的图形化编程;由于没有栅栏作为“最后屏障”,机器人在安全性方面大幅提升,独特的力反馈机制可以使机器人在接触到人的一刹那立刻停止运行;机器人本体搭载视觉等感知模块,可以更好的理解周围的环境情况等。
概念的升级带动产业的进步
正如乔布斯的伟大不仅是单单发明了Iphone和Ipod,更是颠覆了手机业和娱乐产业的游戏规则一样。协作机器人概念的出现,也为机器人产业注入了新的增长极。
适值用户生产需求向小批量、多品类转变,拥有良好人机交互性设计的协作机器人适时出现,弥补了这一市场空白。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企业将协作机器人的研发工作提上日程,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领导者——新松公司。
尽管协作机器人的概念是全新的,但协作机器人所依托的核心技术和服务客户群却具备了一定的延续性,而这两点是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的优势。依托在机器人领域多年的深度耕耘和技术积累,新松团队深度分析客户在生产作业中与协作机器人的贴合点,在数字化车间整体维度思考协作机器人所扮演的角色。2015年,新松国内首款协作机器人正式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