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IoT和区块链的基本概念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马云曾在今年的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宣称,未来十到二十年以内,有三大核心技术,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挑战。
第一个是AI,第二个是loT,第三个是区块链。
关于这三个技术,几乎每个人都有所耳闻,但总还是会有些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感觉。其实伴随着三大技术的日益成熟,未来这些技术所赋能的产业都会出现大量可能,其中独角兽和垄断玩家会逐渐出现,这些技术概念也会更加深入人心。
从泡沫走向繁荣的AI
AI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越炒越热的概念。
不支持的人说AI是技术泡沫,在大批热度的推波助澜之后,一定会有一大批企业掉入深渊;而支持的人则一边倒的坚信人工智能终将会为人类生产劳动带来一次解放,甚至不断抛出威胁论。
现在看来,AI的泡沫论已经打破,AI技术也进入到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包括欧盟、美国、日本、中国等许多共同体与国家都将AI列入顶级发展计划,对于行业来说,AI都是促进其再次繁荣的新机遇之一。
从概念上来说,AI,即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由不同领域的各个学科组成,包括计算机科学、哲学、认知科学、语言学、信息学、仿生学、生物学、心理学、医学、哲学等,整体上属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三向交叉学科。
用一种更简单方式解释AI,就是通过机器学习对人的思维进行模拟。
从覆盖领域上来说,目前出现的代表性研究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与图像、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自动驾驶/辅助驾驶、智能交互技术等,并且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更迭,这些领域的垄断玩家正在出现。
从技术进展上来说,AI正在从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最终朝着超人工智能时代进阶。弱人工智能阶段只能处理单一的问题,并且无法实现模拟人脑思维,因而也不存在自主意识,这个阶段能解决的特定任务包括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翻译等。而强人工智能则属于能够模拟人脑思维的人工智能,在弱人工智能的基础上,还能进行思考、理解、学习、计划等,具有部分脑力活动能力。最后是强人工智能阶段,则是人工智能具备自主意识的高阶阶段,不仅能对特定对象进行识别处理,还能在认知层面上实现推理、创造和决策,直接可以比肩人类。
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及成果包括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的新型视觉技术平台,极链科技Video++的AI新文娱创新成果,思必驰的自然语言人机交互成果等,除此之外,百度的无人驾驶平台、阿里云的智慧城市平台、腾讯的医疗人工智能平台,还有科大讯飞旗下的智能语音系统平台等四个平台也被国务院定为四个国家级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被误会成互联网的IoT
说完了AI,来说作为互联网的延伸的IoT。
IoT,即Internet of things,也就是将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最早由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教授提出,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通过物联网域名相连接,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解释,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与物品(Thing to Thing,T2T),人与物品 (Human to Thing,H2T),人与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互连。而这些连接要是通过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装置与物品产生连接,而不是通过PC或者服务器。
物联网的这种特性,给万物都加上了通信与数据传输的功能,并带来更为便利的生活形态。如可穿戴设备、环境监测、虚拟现实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出行、智能监控、物流管理、公共服务等都是物联网在时下最热的应用。
因而,在物联网的全局运作中,是一个很大的信息交互与数据处理的过程。在技术层面来讲,需要传感器技术、RFID、嵌入式系统技术等为支撑,进而通过在智能终端机设备上产生应用之后,通过互联网接入相应的平台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信,再在云服务、以云计算上实现价值信息的处理。
最终,核心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上网络运能的提升与运用生态的不断完善,都将从整体上提升物联网的普及。目前,我国的物联网技术还在飞速发展的进程当中,以高通、博世、富士通、中兴等技术产商为代表,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网络运营商的互联网络连接下,通过阿里云、腾讯云、七牛云等企业的平台支持,正广泛运用在智能穿戴、智能车锁、智能家居、智能监控、物流管理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