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技术日渐火爆,安全隐忧问题不可避免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生物识别技术日渐火爆,已从用户基础应用、智能穿戴设备方面向资金安全、信息安全等领域延伸。其中,人脸识别技术的普及速度尤为迅猛,无论是智能手机APP,还是机场登机“刷脸”,人脸识别技术可谓无孔不入。中国平安近日也首次披露公司的创新科技,其人脸识别技术已在陆金所、产险等多个场景试点应用,准确率超九成。不过,随着智能化浪潮来袭,生物识别技术被使用到越来越多的场景中,人们对其也产生了顾虑,生物识别技术足够安全了吗?
生物识别技术迅速崛起
生物识别技术发展迅猛。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为34.22亿美元,2013年规模直逼98亿美元,2014年突破了百亿美元大关。预计到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达250亿美元。另外,根据《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分析及2015-2020年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
巨大的蛋糕吸引着众多巨头纷纷入局,欲从中分得一杯羹。尤其是生物识别技术已然成为硬件厂商、互联网金融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身份识别技术。中国平安日前首次全面披露了公司的五大创新科技,包括人脸识别技术、声纹识别技术、预测AI技术、决策AI技术以及平安区块链技术等。其中,平安人脸识别技术在陆金所、产险等多个场景试点应用,准确率达到95%。
在近日举行的互联网金融身份认证联盟IFAA2017大会上,IFAA主要发起方、蚂蚁金服首席风险官俞胜法则宣布,IFAA将开放互联网金融身份认证能力,为中小创新企业提供金融级身份认证安全保障,降低后者采用生物识别技术的成本与门槛。
三大识别技术谁更胜一筹?
所谓生物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目前主要分为三大类。
其一,指纹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伴随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的发展而火爆,目前已然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并在CMOS图像传感器/TFT显示屏、超音波侦测等新技术的不断助推下迎来发展新春。调研机构Yole预测,未来5年,指纹识别市场复合年增率(CAGR)将达19%,市场规模有望从2016年的28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47亿美元。
其二,人脸识别技术。实际上,人脸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分支,爆发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和算法出现的情况下。据中投顾问《2016-2020年中国人脸识别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人脸识别技术已从2012年的16.7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75亿元,其市场份额也仅次于指纹识别,成为便捷生活中的“万能钥匙”,未来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
其三,声纹识别技术。声纹识别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生物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公司打卡、软件系统登录、家庭或公共场所的安防等多个场景当中,尤其是近期大热的智能音箱,在未来的智能语音交互场景中,声纹识别技术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将实现智能语音交互的重要环节。
亟待构筑“安全阀”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应用,如何确保其产生的大量个人信息数据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今年的315晚会上,主持人当众演示了用合成照片骗过人脸识别系统,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业内人士表示,与数字密码等现有方式相比,生物识别虽然具有防伪性能好、私密性强、随身“携带”等优点,但是,现有的生物识别技术并没有完全成熟。
实际上,生物识别技术真正发展趋势应该是走进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且满足生活中的各类场景。因此,相对于单一的应用场景,厂商应该将多类类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组合,此做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安全性,并可以提高准确性和促使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