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已成为消费者家庭中第三大最受欢迎的数码产品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智能电视已成为消费者家庭中第三大最受欢迎的数码产品,可穿戴数码产品和智能家居产品拥有率已经分别达到34%、26%……以上结论和数字来自英敏特发布的《数码趋势2017》(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是对来自于一至三线中国城市的消费者进行调研后得出。
智能电视成第三大数码产品
长期以来,消费者拥有率最高的前5大数码产品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以及平板电脑。但是这5种数码产品都遇到了发展瓶颈。近年来,除平板电脑外,这几类产品的拥有率均持续下跌。来自英敏特的数字显示,2013年至2017年间,中国城市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家庭拥有率降低了6%,笔记本电脑降低了15%,台式电脑降低了19%,数码/摄像机降低了28%。
对于智能手机拥有率的降低,英敏特资深分析师马子淳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英、美等成熟国家比,此前中国智能手机拥有率可能存在虚高,主要是因为部分消费者以前无法分清“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的区别。(消费者宣称的)智能手机拥有率的降低,正体现出消费者对数码产品的认知认清和知识水平与日俱增。
英敏特认为,中国家庭对智能手机的实际拥有率呈上升趋势,且部分三线(甚至更低线的)城市会在未来出现更快的增长率。
笔记本电脑拥有率降低则是因为 “跨品类”概念的盛行,随着对更易携带且功能更多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青睐度不断增加,消费者在家用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和数码相机/摄像机“退休”后,就不再购入此类产品。同时由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人与人线下接触的重要性,并渴望更多地参与到线下娱乐活动中。因此,越来越少的消费者会因办公性能强大而继续购置笔记本/台式电脑。
与这些品类相比,智能电视的拥有率一路上升,2017年更是超过台式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和平板电脑,成为消费者家庭中第三大最受欢迎的数码产品。英敏特方面表示,根据被访消费者对“智能电视”的认知,2017年68%的家庭(宣称)拥有智能电视,比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彩色电视机产量有7423万台,同比下降6.4%,其中,液晶电视机有6962万台,同比下降8.5%;智能电视机4711万台,同比增长0.2%,占彩色产量的63.5%。
英敏特认为,“智能电视”正在中国一至三线城市快速普及,主要是因为智能电视的价格趋于理性化和平民化。不过,英敏特方面补充道,这无法代表全中国的智能电视的家庭拥有率。考虑到部分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概念仍不明晰,也有部分消费者对“智能电视”认知不清,从而导致拥有率数字偏高。
同时,视频和服务订阅是智能电视发展的主要一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花更多时间体验线上生活,所以消费者会觉得无限量订阅的服务更划算。报告显示,38%的被访者订阅了在线视频服务,31%虽未订阅但表示有兴趣购买此类服务;20%的被访者订阅了在线音乐服务,38%虽未订阅但表示有兴趣购买此类服务;43%的被访者订阅了在线游戏服务,22%虽未订阅但表示有兴趣购买此类服务。
“性价比是选择品牌的重要因素,所以无限量(订阅式)服务将有更大发展空间。品牌允许消费者支付固定费用,获得无限量的产品或服务;这不仅可以让消费者最有效地利用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还可以改变消费者的行为,表现出众的品牌可以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获得更高水平的用户忠诚度。”马子淳表示。
可穿戴和智能家居相辅发展
报告显示,可穿戴数码产品和智能家居产品的拥有率明显上升,中国城市消费者对于可穿戴数码产品拥有率为34%,智能家居产品为26%,而2016年这两类产品的拥有率分别为15%和8%。同时,可穿戴数码产品和智能家居产品位列消费者使用频率增加(相比3个月前)的前三大数码产品之列(分别为44%和42%)。
在马子淳看来,这些新兴的数码产品之间并非竞争关系,而是优势互补地帮助消费者打造智能化、自动化、随时随地可以掌控的生活方式。报告显示,可穿戴数码产品的用户中,49%拥有智能家居产品(而平均比例为26%);智能家居产品的用户中,64%拥有可穿戴数码产品(而平均比例为34%)。
其实近几年随着市场份额的攀升,健身追踪器和智能手表的增速必然会较之前几年有所放缓;但随着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系统”不断增长的兴趣度,以及物联网的日渐成熟,可穿戴数码产品和智能家居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会相辅相成地继续增长。
而推动智能家居发展的一大因素在于安全性。报告显示,74%的被访者关注安全性相关的功能,包括“不在家时也能接收安全警报”、“监测家庭成员或宠物的状况”以及“无论在哪儿都能来锁门或开锁”等。“监测家庭成员或宠物的状况”(60%)和“不在家时也能接收安全警报”(56%)是最吸引新中产阶级的前2大智能家居特性。
同时,英敏特分析认为,从根本上促使消费者购买智能家居产品的动因是获得掌控感,比如对父母而言,通过跟踪孩子的定位确保其人身安全,以及保护孩子远离负面的网络媒体内容(如暴力和色情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