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智能音箱的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将达到588万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智能音箱,是一个音箱升级的产物,是家庭消费者用语音进行上网的一个工具,比如点播歌曲、上网购物,或是了解天气预报,它也可以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控制,比如打开窗帘、设置冰箱温度、提前让热水器升温等。
去年是智能音箱在国内市场集中爆发的一年,而经历了“百箱大战”之后,入局者仍在密集推出新产品,智能音箱有望在今年延续强劲势头。
然而随着BAT等巨头和大量智能硬件厂商涌入,智能音箱早已经进入降价通道,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现阶段而言,智能音箱在国内虽然不像美国那样成为家庭“标配”,但市场发展颇为迅速。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零售量达到165万台,月均零销量呈现明显的上涨趋势。预计2018年中国智能音箱的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达到588万台。
当然,堪称火爆的智能音箱市场依然是靠性价比与优惠补贴策略换来的,然而类似这样的价格战看起来又是非打不可。因为在国内,要抢占市场,价格战似乎永远有效。
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大量促销降价行为,也就是巨头们大打的价格战,或许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方面,用成本补贴的方式可以相对更快速地走量,毕竟低价产品才是抢占市场份额的武器。
另一方面,有很多刚刚起步的智能音箱产品,需要通过收集用户数据来了解用户需求,从而优化产品体验,这基本上也可以看作是“补课”。
对于这些巨头们来说,一旦形成足够的用户规模,不仅能提升对供应链与开发者的话语权,还能实现产品层面的快速更新迭代,从而进一步构建自身竞争壁垒。
归根结底,当下国内的智能音箱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厂商们的当务之急是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提升用户认知度,从而共同推动智能音箱概念的普及,进而把这块“蛋糕”继续做大。而价格战带来的价格下调可以刺激消费者对智能音箱的购买欲,对于智能音箱市场的前期发展及后续普及具备一定的推动作用。
“智能音箱”包含三个层面:底层是硬件参数技术,如唤醒率、唤醒距离等;中间层是应用服务,主要包括内容和智能家居系统;上层是智能化,涵盖自然语言识别、交互、智能管理、个性化推荐等内容。
目前来看,谈智能音箱的整体生态似乎还为时过早,其所搭载的底层技术也尚不完善。当下市面上的多数智能音箱产品普遍存在远场识别差、误唤醒率高、连续对话功能不稳定和语义理解能力差、音质不好等问题。看似火爆的智能音箱行业正在面临创新能力弱、产品体验差、内容和功能不丰富、用户认知度低等诸多挑战。
行业内所采用的补贴、降价等策略固然能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门槛,但也意味着成本有限且控制严格。毕竟,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是任何一款产品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对于看起来发展前景光明的智能音箱市场而言,更加需要好的产品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