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数控机床问题明显,但未来前景良好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此前,由中国提出的《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机床数控系统 一般要求》国际标准提案,经国际标准化组织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技术委员会物理设备控制分会(ISO/TC184/SC1)批准正式立项,这是ISO/TC184/SC1中首次由中国提出并成功立项的项目,实现了我国在机床数控系统国际标准领域“零”的突破。
“装备振兴,机床先行。”
机床行业作为装备制造产业的基石,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项国际标准的成功立项,标志着中国在国际标准规则工作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将进一步提升,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机床行业正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机床行业发展之初,主要依靠模仿和引进,相对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德国等欧美国家,我国工艺技术依旧较为落后,很难摆脱“低端”的尴尬状况,尽管拥有着广袤的市场,但在很多重要行业的机床应用,国外产品依旧占有较大的比重。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床行业也投入到“数字化浪潮”中,数控机床应运而生,相对于传统机床,数控机床具有更精细的加工精度和更高的加工质量,凭借更加自动化的优势,数控机床与新工业时代下的加工需求不谋而合。
近年来,在创新发展的驱动下,我国数控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技术开发也取得了诸多进展。
例如:作为国产机床行业的“老大哥”,沈阳机床潜心5年,推出全球首台具有网络智能功能的i5系统,在业界引起不小的轰动,不仅优化了机床性能,更能融合网络新技术,支持云平台数据采集分析,成为国内高端数控机床的代表。
同样的,广州数控、华中数控以及大连光洋等企业也凭借创新技术不断刷新着国产数控技术的最高水平,这都表明我国已经具备世界顶尖的技术能力。
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我国机床依旧存在问题。
数控化水平低
虽然我国拥有掌握顶尖技术的领先企业,但那并不能代表整个机床行业。
技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对于众多较为年轻的中小机床企业来说,其加工精度、定位精度等性能并不能让用户信服。
此外,设备维护是数控机床的重要一环,相对于国外产品,国内产品的性能还不够优异,后期维护压力较大,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国内产品依旧需要改善。
功能部件有差距
数控功能部件包括数控系统、主轴单元、数控刀架和转台、滚珠丝杠副和滚动直线导轨副、刀库和机械手、高速防护装置等,它们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水平的高低、性能的优劣以及整体的社会配套水平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数控机床整机的技术水平和性能。
相对数控机床主机来说,我国功能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更显滞后。
从整体上看,我国功能部件生产发展缓慢,品种少,产业化程度低,从精度指标和性能指标都还不过硬。
近年来,我国制造行业发展向好,市场需求不断升级,机床行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我国必须加快发展才能不被淘汰。
首先就是生产专业化。
我国机床行业存在规模宏大,但布局趋同的问题,这就使得其规模效益无法释放,这也是被诟病“大而不强”的关键。产品驱动,又无法形成竞争优势,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就大打折扣。
因此,优势企业应当面向产业链的中高端发展,最终达到对整个产业链的(相对)掌控。
而一般中小企业则应当趋向于产业链的中低端,成为产业链的一个环节或某个环节的若干部分,最终附生于优势企业。
由此,形成一个有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
其次是提高产品研发能力。
这一点是老生常谈了,自主知识产权问题不断引发热议,企业的自主研发、创造能力成为长存的关键。
在这一过程中,联合研发成为企业快速提高研发能力的有效手段,自主开发与国外技术引进相结合,提高技术起点,缩短研发周期。
最后就是技术引进与合作。
这点可以从时下流行的“买买买”得到印证。
通过收购、并购以及“联姻”等方式,助力企业快速发展,加速技术水平的提升。
虽然长路漫漫,但在国家支持和领先企业的带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国产数控机床的未来,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