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1竟然吊打华为的5G手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iPhone3G作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被誉为通往智能时代的钥匙,而使用这把钥匙成功打开智能时代大门的苹果也因此成为手机行业中的霸主。当年乔布斯说:“我们要做飞跃一样的产品!”他口说中飞跃是指智能与易用性的结合。
时至今日苹果一直在这个道路上不断的自我突破,所以苹果一直致力打造高端机型。因为智能与易用性的优异结合在让iPhone在同行业中出类拔萃,所以即使其他品牌手机一直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也一直无法撼动其地位。
甚至在智能手机领域这发展的十多年期间很多品牌都把苹果当作风向标,但是这种局面在2019年出现松动。华为发布了5G,而此时国内品牌也“忍气吞声”的暗自发育了好几年,所以在条件具备之后他们齐齐的开始冲击高端领域试图尝试超越苹果。不过很显然他们失败了,即使率先发布5G并着手自研了麒麟芯片的华为也只是碰了一鼻子灰而已。苹果因为在基带领域没有涉及所以没有拿出自家的5G产品而是推出了3款4G手机iPhone11系列。
在如今国内品牌纷纷踏入5G领域的时候苹果却拿出4G手机显然是放弃抵抗的行为了,但是原来这只是苹果的一种障眼法。我们不得不承认,苹果是相当有实力的。即使4G手机在5G时代依然杀出重围牢牢的占据了热销单品的榜单,而其的发售价5000起步,虽然在各种减免的情况下售价依然达到4000多。即使是这样也没有阻挡消费者购买的热情,反观华为这边虽然凭借5G优势搞的名声鹊起,但是最新发布的华为P40系列销量十分的惨淡。
而又因苹果市场布局的调整在今年也是首次加入618电商节中来,并且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以绝对的优势吊打了其他的5G机型,其中就包括华为的P40系列。按理说华为P40系列是5G手机,在当下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为什么输给了苹果的iPhone11这款4G手机呢?
1:品牌号召力
苹果号称科技圈中的疯子,其产品iPhone更有“工业中的艺术品”之称。这两个成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苹果对技术的执着与对设计工艺的把控让iPhone即使落后华为一两代产品的情况下依然具有摩擦的资本。我们对款了很多最新款的旗舰机型,虽然他们在产品外观上加上了不少的配色以及新鲜名词的工艺,但是那满眼的塑料质感始终在iPhone面前抬不起头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华为等国产品牌始终摆脱不了广告营销,线下店铺的活动促销。而iPhone背后的logo一出则是带着高端光环而来,久而久之大众对iPhone的信赖程度远远要高于华为。
2:苹果生态的维护
如果说单比参数配置,华为P40系列是摩擦iPhone11系列的。但是两款机型放在一起进行使用上的对比,我们会发现华为P40系列与iPhone11有着天壤之别。虽然两个系列的机型价格相差不多,但是产品段位却不在同一条线上。这就是苹果的生态,一款产品是一个小生态,多款产品又是一个生态。但看iPhone11来说他的配置或许略差华为P40系列,但是他内部的零件的工作是协同的。有如华为P40系列带来超广角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iPhone11系列的后置镜头可以同时工作。每一个零件都起到了作用,丝毫没有浪费。
以上两点是从产品以及品牌来说,但是真正造成如此差距的原因还是当下的环境。请允许我在这里引用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公元前 205 年,中国的蒙恬发明了骆驼毛制成的毛笔,他的发明并没有立即启发中国人写字绘画,而有意思的是,此时中国人已经演化出了多套书法风格。之所以引用这个例子是因为他很好地解释了当下人们对科技的认知完全是错误的。
首先并不是新技术的出现,让我们的社会出现了变革,而往往是社会变革需要新技术的促进。也就是说,并不是因为某一个产品出现,改变了社会,而是社会的改变需要某种技术。这一点往往会被很多人本末倒置。即使是造纸,在今天被誉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在当时对社会进步起到了重大意义。但是即使如此,在造纸术发明以后,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延迟几个世纪才获得普及,并不是造纸术不重要,只是因为不需要。
而华为手机虽然销量上超越了苹果,但是大家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华为畅销的机型基本都是千元档的机型,而3000档位左右的机型就会让消费者出现思考、犹豫。而iPhone11即使不降价也会是消费者的首选,这是为什么?正如上面所说,华为手机上配置了很多不需要的东西。比如在P40系列上面那个DXO夺冠的摄像头被华为重点宣传,但是超越了4000万像素的摄像头我们真的需要吗?一个摄像头并不会成为消费者为之买单的理由。那么5G呢?5G的发布确实震惊世界,但是眼瞎5G来的还是有些太早。如果不是迫于舆论的压力我想苹果是不会在一两年时间内发布5G机型的,因为根据5G普及的速度来看,2年或许才初具雏形。而这2年中华为又不知道发布了多少款机型。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大容量的电池,高瓦数的无线充电等等等等。所以5G并不会成为华为冲击高端领域的资本,反而成了累赘。而最新发布的iPhone11俨然成了高端领域的门槛。如果想逾越过去,恐怕华为等一众厂商还需要调整一下方向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