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有力加持智慧城市建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自“智慧城市”概念首次被提出以来,智慧城市已经发展了十多年的时间。在当下,随着5G、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的发展活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十载光阴,智慧城市已经从“概念热炒”到“初具成效”。
不用专门跑趟政府部门,在家登录网上政务大厅就能够查社保、查公积金;不用去营业厅,在家用就能给手机充话费、更改资费套餐;乘坐高铁出行,不用取票,拿出身份证刷脸就能直接进站……5G、云计算、AI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让城市更智慧,让生活更便利。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也迎来“大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性,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适应。
2020年以来,我国多次在重大会议上提出要加快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而新基建的到来,将加速社会新旧动能转换,为社会数字化发展提供助力,加速智慧城市发展。
政策利好试点已达749个
实际上,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已有十年时间。
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而智慧城市是IBM智慧地球项目的一部分。我国将智慧城市定义为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智慧城市概念兴起之后,迅速成为全世界的讨论焦点,美国、加拿大、芬兰等国家均开始探索智慧城市建设。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时起步,在2011年,上海、南京等城市就制定了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同时,中央、相关部门、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与智慧城市发展相关的政策,推动智慧城市发展。
诸如,在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
2014年,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建设智慧城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项。在政策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省区市加入智慧城市建设中。截至今年4月初,住建部公布的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而根据科技部、工信部、自然资源部、发改委所确定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749个。
同时,在标准规范方面,我国持续深入参与ISO、IEC、ITU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并进行国际国内标准相互转化,目前已经初步搭建形成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涉及术语定义、参考模型、评价指标、支撑平台、顶层设计、支撑管理等方面。
巨头加码市场可观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的健康发展带来挑战。而挑战之下也给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舞台。
从千万人云监工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到扫一扫就能获得健康码;再到在家办公、购物、上课……信息通信技术为城市搭建了无形的沟通桥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同时,新基建的快速发展,将给智慧城市提供提速换挡的原动力。IDC预测,截至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投资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66亿美元;到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将达到1894.6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389.2亿美元。
巨大的市场红利下,科技巨头、创业公司均在向智慧城市产业布局。
目前,阿里、百度、腾讯、华为、联想、浪潮等国内科技巨头均能够提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想要在蓝海市场中分一块“大蛋糕”。但由于企业主营业务不同,面向的领域也有一定差异。华为、联想、浪潮主要负责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云—网—端建设;而阿里、腾讯、百度主要负责智能运行中枢建设,包括应用赋能平台、城市大数据平台、数字孪生城市模型平台。
同时,由于智慧城市涉及政务、金融、交通、医疗等各行各业,且包含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地理信息(GPS/ GIS/RS)等技术,因此产业链辐射较广,诸多细分领域企业均可在智慧城市发展中获益。
场景丰富未来可期
过去十年,在政策的指引下,在科技企业的努力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初见成效,而在当下,新基建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拓展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提升城市数字治理能力。
目前,智慧城市在交通、医疗、政务等领域已经创造出一批效果良好、优势突出的应用案例。诸如,在海口,阿里云建设了“海口城市大脑”,在政务处理上,多个审批流程实现全自动化,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高速判断,无须工作人员手动核查审批,实现“秒批”,切实提升了政府管理工作水平;在交通出行上,“城市大脑”对交通信号系统进行AI优化,对车流进行分析,让市民“一脚油门一路绿灯开出岛”。同时,依托AI信控辅助系统及信号机双向互通,能够为110、120、119等特种车辆建立“自主申请—信号优先—安全通行”应急保障体系,让特种车辆能一路绿灯、畅通。
近期,重庆、上海等地区宣布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推动智慧城市发展。诸如,6月3日,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宣布,启动实施新型智慧城市智能中枢建设专项,计划两年内建成“一云承载”服务体系,提速“智慧名城”建设;6月8日,上海市虹口区成立“5G﹢人工智能工程联合实验室”,计划从城市运行和治理痛点、难点出发,通过人工智能、5G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工程实践,打造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虹口方案”。
“智慧城市是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市场,我们很难预判什么时候能建成智慧城市、未来生活的智能化程度。因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智能产业的应用都是无止境的。”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面向未来,智慧城市定将向更多领域、更多样化场景延伸,助力社会生活更加人性化、科技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