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创业的关键是什么?在正确的时间走好这三步!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雷军在做小米之前,就深刻反思了硬件创业和软件创业的区别,他说:软件创业讲究小步迭代,要善于从市场获取方向,别太过相信“真理”,善于知错就改;而硬件创业恰巧相反,从市场发现需求是必要的,但每天都从市场听取呼声,也会出问题,因为你没有时间做一款成熟的产品,所以硬件创业讲究一战定输赢,它的长周期、高成本决定了你选定方向后要快速做出东西来,这才是硬件创业的方法论。
同样,这样的反思也适合今天的机器人创业。很多人说机器人创业听起来很高大上,属于二楼创业,但面对市场和资本的考验,机器人创业仍在太上老君的丹炉里锤炼着。从市场来看,不管是机器人创业还是软件创业,其经历的都是一样,该走的路还是要走的,该趟的坑还是要前仆后继的趟过去。
对此,已获得熊猫资本、老鹰基金、启迪资本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的史河科技创始人许华旸表示,机器人的发展除了遵循创业本身的规律外,更会尊重市场的发展。他指出,机器人行业在未来会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机器人辅助,集群化作业,智能型生产。如何在正确的时间走好这三步,才是我们创业成功的关键。
机器人辅助所谓的机器人辅助,就是目前我们经历的阶段,通过机器来辅助人做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比较简单,重复性较高,解决方案很明确。比如我们在银行看到的服务型机器人,能解答顾客一些简单的问题,这就是机器人辅助人的典型案例。从辅助的角度来说,我们用的手机、扫地机器人、电脑、空调、汽车等,都可以归为机器辅助,只不过有些功能单一有些功能复杂而已。
许华旸认为,从目前科技的发展来说,机器辅助将在未来5到10年都处于主导位置,代替人做更多高重复性的事情。为什么会是这么长时间呢?他给出了这样一个解释,机器人代替人做很多事情,只要这些事情难度不大,而且能从程序上实现,那么机器人单独完成它就没问题,现在我们对机器人的要求,往往期待太高,想让它无所不能,这首先要从程序算法上突破。
第二个是协同,那么协同带来的难题就是机器人足够聪明,那么协同他的其他设备也应该有优秀的智力水平,这样才能“沟通”,达到更好的协同,从这点上来说,机器人变得聪明已经众望所归,但让你的门、桌子、灯泡也聪明起来,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说,在未来5到10年内,机器人辅助将会是整个机器人产业重点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创业的商业模式需要单点突破,选中某一个领域让机器人辅助和部分替代人工。比如现在的巡检机器人,代替的就是人工巡检站点、机房等,达到的目的只是监测数据,如发现数据异常,会起到报警作用。
相比于传统的人工巡检,机器人巡检并不具备人工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只是替代了人工做检测和报警的事情。我们的扫地机器人,它做的就是代替家庭主妇完成地面的清扫工作,如果遇到香蕉皮这样的垃圾,它是无法完成清扫的,但它足够让用户轻松下来,这就是机器人辅助的阶段。
机器人集群化辅助化后就会到集群化阶段。机器人集群化就像是一群人做一件事,但彼此分工不同。集群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不同机器人有着不同的功能,就像是一个球队,有前锋、中锋、后卫、门将,这些不同功能的机器人在一起,协同完成一个流水线,比如生产一辆汽车。
那他们怎么去协同呢?这就是集群化的第二个特点:软件后台系统。通俗的说软件系统就像是球队的教练,进行战术指导,在赛前告诉每个球员该干什么,怎么完美的配合,赢得这场比赛。特斯拉的无人工厂也许就是大家理解集群化的一个典型案例,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的组装,各个环节总共有超过150台机器人参与工作,除了少量零部件外,几乎所有生产工作都自给自足。
但许华旸在这里强调说,特斯拉的集群化,仅仅是最初级的集群化,它是一条生产线上的不同工序而已。真正的集群化,应该达到管理、生产、销售的集群化,这三部分组成了真正了后台管理软件。
比如一辆原材料的车从大门进入,门口的安检机器人就会对它身份进行核实,正确才通过;然后这些原材料进入质检工序,由质检机器人进行质检,合格就会进入下一个流程,不合格的质检机器人就会把数据传入系统,系统会在供应商的诚信值上进行减分;当原料进入到生产阶段时,就会出现特斯拉生产线上那样,多个机器人在不同工序上进行协作;最后仓库分拣机器人进行分配出库。..。..
这个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数据都会汇总到总系统,系统会分析采购商的采购情况,比如某个地区采购公司的饼干产品较多,那么系统就会根据这个地区特点,让机器人专门调配配方,甚至是为这个地区生产专门的产品包装,来达到更好的销量……
集群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机器人从单一功能向组织功能进化,单一功能就是协助人的模式,可能是一个机器人就能完成一件事,但形成组织化后,就是多个机器人完成一套模块化行为,比如质检、组成、打包等,只不过每个模块化行为都在一套人为设定的系统下,通过事先的算法进行流程化操作,这也表明,整个机器人行业,软件将是行业竞争的核心武器。
智能型生产最后是机器人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的机器人就像我们今天担心的那样,拥有了人的智慧。在今天,我们所说的人工智能更准确来说,应该是机器智能,通过大数据和算法来让机器人变得聪明。
史河科技合伙人兼CTO王志超说,机器智能和人工智能最大的差别在于,产生创意的方式。机器智能是通过大数据的方式产生的,比如最近比较火的小米音箱,它很多好玩的回答,其实是在预先设置的语句库中进行筛选推荐的,属于物理性创新,物理性创新只是改变了基本单位原来的形状和组合方式,把积木从一只船变成了一栋房子,组成的积木块这个基本单位并没变。
而人的创新是化学性创新,比如从蝙蝠蒙眼飞行到发明雷达通信,这种完全从0到1的创新,是人类独有的创新。在今天,我们已经意识到,在解开人类智力之谜之前,机器人是无法变得比人还聪明的,这也就意味着今天我们所说的人工智能,并不是以人的思维在进行思考。
在未来,智能型生产将是智能制造的领头军,当机器人拥有更高的智慧,那么集群式作业的方式可能就要瓦解,集群式作业优点在于各个工序的高效连续性,智能型生产除了高效连续性,更大的优点是最优分配资源,系统可以根据需求增减各个环节的机器人,此时的机器人也不会像辅助阶段时算法固定、功能固定,而是可以多算法、多功能的转换,系统根据整个情况最优配置资源,更智能化的生产和销售。
最后许华旸说,机器人行业的创业,要做好软件+硬件的双核准备,硬件是天花板,很多人都能摸到,而软件部分才是机器人的护城河,是机器人长远狙击的点。但硬件是基础,是软件的载体,纯粹的软件很难落地,就像是没有深埋入土的篱笆,风一吹就倒了,只有通过硬件深深的扎入土中,才能有生命力。
这里我们看一个数据,根据兔岛在线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3月,全国机器人公司已经达到6874家,但真正有研发能力的公司预估还不到一成,有生产能力的就微乎其微了,为什么会呈现这种状况呢?就像我们标题写的,机器人是二楼创业,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机器人创业的要么是浸润行业很久的老兵,要么是硕博级别的工科男,这个技术门槛直接封住了一楼入口,形成了二楼创业的局面。
但从长远来看,机器人行业拼的还是软件的创新,也许在5年后,人的智力被攻破,那时机器人行业将会是翻天覆地的改变,带来这种改变的,不是硬件上的突破,而是软件层面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