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把握尺度和坚守现有阵地之间,汽车制造商始终需要达成平衡。
“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
几天前,一位年轻的新造车势力CEO在自家企业四岁生日时,对未来造车的核心提出了新的思考与观念,虽然较多的传统汽车人对这种观念不太认同,不过这位CEO事后也对为何说“运营>制造”进行了再次诠释与解读,但是这还是引发了汽车圈内的反思和思考。
的确,随着消费升级以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技术方向的推动,以及在信息流和物流维度拓宽的趋势和门口野蛮人的紧追不舍下,传统汽车制造商必须要调整定位与策略,以更年轻的心态与姿态,去面对下个阶段的挑战。
但是无论对于传统汽车制造商还是新造车势力来说,即使被“重新定义”,作为交通工具属性,无论如何安全性、产品质量等才是底线。因此,“制造”对于汽车产品来说才是真正的核心,而模式上的创新改变仅能在基础上仅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时至今日颇多业内人士仍认为,“造好车,一定需要时间沉淀、经验积累。”但是对于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来说,显然,“运营和公关已经成为了助力企业发展的首选。”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
人们都说孤独使人成长,而寂寞让人心慌。但很少有人知道,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特别在这个庞大而激烈的市场,混乱而无序的互联网造车投机者所憧憬的未来混沌且迷茫,一些边缘车企们带着最后的偏执苦苦挣扎着,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出路在哪里;而对于另外一些还在徘徊中的中国品牌而言,依旧还未能看见胜利的曙光。
命运总是眷顾那些跌倒之后、用力再爬起来的那些人。
一如大众在“排放门”事件后,迅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战略转型;卡洛斯·戈恩不仅重振了曾经困难重重的日产汽车,如今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也成为了目前全球汽车市场的“霸主”。
今年上半年那一出涉及约11亿元的“广告门”事件至今真假难辨,我们不去探讨是与非,但是仍能从中看出,在行业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踏实做事开始变得尤为重要。
不过众多汽车制造商开始利用短时间的“舆论”以及媒体的力量来改变消费者的价值观以及独立思考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汽车行业具有“中国特色”危机公关的求生欲就彻底的被爆发出来了,当然也催生了公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据2017年发布的《中国公共关系业2016年度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度中国公共关系服务领域的前5位分别是汽车、IT(通讯)、快速消费品、互联网、娱乐/文化,汽车所占市场份额为30.6%,依然是行业内主要的服务客户。
不过在谈及汽车行业与公关之间的关系,业内人士指出,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公关媒介所做的依旧在于沟通,透过媒体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通过线下的活动,包括相关的策划,如车展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树立厂商品、辅助营销等。
“当然,在新媒体时代,汽车公关媒介已经有所延伸,其内容和范畴更加广泛”。
另一方面,为了达到新媒体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的效果,公关自然也会面临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去做实时的舆情分析和管理,包括危机管理等。如今年上半年出现的Facebook数据危机、Google言论危机或支付宝的“被同意”等等事件后,公关对于危机的快速处理等。
但是这些也暴露了再优秀的公关手段也无法掩盖危机的事实。
业内人士也不断强调,在“互联网+”时代,危机管理更需要科学的分析和务实的策略,“消费者对于产品本身和服务的评价不可能都是好的,当出现负面评价的时候,专业的公关宣传要做的就是保证信息的均衡性,任何一边倒的传播都是失败的传播管理,因此信息均衡性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所以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考验以及大环境下的转型之路时,只有真正重视和尊重消费者需求,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积极优化产品质量,做到令消费者满意的企业,才能实现最终的“繁华”。
质量是无法越过的山丘
说到曾经享誉全球的日本制造,其向来以优越的产品性能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享誉全球。
所以很少有人会想到,如神话般的日本汽车制造业竟然在去年“神户制钢”事件后,一夜之间成为了全球各国大媒体共同口诛笔伐的对象,这个事件也是继“高田气囊”、“三菱汽车和铃木汽车被曝篡改油耗数据”、“丰田‘踏板门’”等事件后,日本汽车制造业“神话”走向破灭的开始。
几天前,日本国土交通省宣布,马自达、铃木及雅马哈三家车企在油耗和排放测试中存在造假违规行为。而在三家企业代表在面对镜头时,延续了近年来日本企业经典的“鞠躬道歉”风格。
而就在几年前,还有部分麻木的中国人用鄙夷眼光,审视着正在蒸蒸日上的中国品牌。虽然不能不承认,对于距离中国仅相隔了东海和黄海的日本和韩国来说,中国汽车工业与其仍相差了很长一段光景。
但是现在的中国早已经褪去了当年面对汽车制造的青涩。曾经一度被打上“低端”“廉价”标签的“世界工厂”,也随着近年来“中国制造”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与全球畅销,颠覆了“质低价廉”的观念。中国制造正从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逐步向高技术、高质量、高品质转变。
去年上海车展前夕,中国品牌先行者长安汽车位于重庆两江基地新工厂正式投产启用,同时,其全球研发中心也启动开工建设。
在2015年成为中国品牌的领导者后,长安汽车也开始全面审视自己,以长远的目光谋局未来。无论是“五国九地”各有侧重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还是坚持每年销售收入的5%均用于自主研发,每一步都印证着中国品牌的不断向上。
不仅长安汽车,据多家权威机构统计,2017年中国品牌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接近75%。除了产品品质的提升,中国消费市场的增长也源于国内消费升级的浪潮。在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的背景下,国内的消费升级已成为倒逼“中国制造”向高品质迈进的重要力量。
所以近几年来,中国汽车品牌在质量或者研发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比如说推出全新的设计理念、新品牌闪亮登台,又或是积极改变未来城市出行计划等等,这些中国汽车品牌的上升不仅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称赞,同时也将良好的市场表现收入囊中。
但是在这种发展的轨迹上,我国却还是被全球看作“汽车大国”,而非“汽车强国”。
这最根本的原因无非就在于大多数中国品牌仍将追求发展的速度作为衡量前进的“标尺”,丢失了制造汽车原本最应该拥有的“匠心”,仅呈现出外表的光鲜华丽,另外,在一定程度上也过于依赖“中国式”公关去解决问题,掩盖矛盾。
如何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考验,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已经成为摆在每个中国品牌面前最为现实的问题。不过中国品牌也逐渐看懂了同样发生在日、韩身上所有过的短板,开始着手解决问题。
作为还在不断向上的中国汽车,对于品牌的塑造绝非一朝一夕,而是系统性的长期工程。特别是如今汽车行业正在面临的“淘汰”与“消亡”的残酷现实,中国品牌必须意识到传统汽车产业必须升级和变革,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时代淘汰你,与你无关”,这句话警醒着每一个身处在这个时代洪流中的人们,虽然对于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 “巨象”来说,每一次的转身都意味着将要付出更大的动力作为代价,但在转身之后的成效也更为显著。
显然,中国品牌必须要迎着风走下去,才能以更加从容以及低调的步伐朝着世界一流车企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