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军主力战机都拥有俄罗斯“血统”?运-9、轰-6K和歼-11系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俄罗斯刚刚结束的“2018-航空飞镖”比赛中,中国参赛的运-9和轰-6K被俄罗斯冠以高度评价,但是在俄罗斯媒体的报道中,却强调了中国此次派来参赛的运-9、轰-6K和伊尔-76都拥有不可辨驳的“苏联/俄罗斯血统”。当然这个结论我们无法辩驳,但是这是特殊历史阶段造就的,并且我国航空科研人员在改进这些引进自苏/俄的飞机后,使其拥有了远超原型的优良性能。
其中第一次飞出国门参赛的运-9中型多用途运输机,脱胎于我国运-8型运输机,于2007年定型并交付列装部队。但运-8的研制原型却是我国仿制自苏联时期研制的安-12B四发螺旋桨运输机,该机是我国当时进行仿制并研制成功的最大运输机,运-8的成功,可以说解了我国燃眉之急,不仅军方采购使用,还发展了民用版本用以普通航空运输,并且还成功出口到了斯里兰卡、苏丹、缅甸、伊朗等国。
但因为当时仿制运-8时处于1969年特殊历史时期,仿制安-12B的工作中出现了“要把全世界运输机所有优点集中在运八飞机上”这种指导思想,最终导致各个研发系统各自为战,整机方案根本无法统一,甚至在设计图纸格式上都无法做到统一。可以说运-8的仿制工作充满了坎坷,但在5年后运-8原型机“01”号却成功起飞,也算是充满“奇迹”的时刻了。但在之后几十年中,我国没有办法获得另外一种可以替代性能并不突出的运-8运输机,这就导致了运-8出现了数十个改版,直到最近的“高新”系列验证机也有不少采用了运-8改进型的机体。
这个比较“囧”的局面直到我国引进伊尔-76才有所缓解,但是毕竟伊尔-76引进数量太少,还无法进行仿制,数量上甚至无法满足军方某一特定任务需求,于是运-8深度改进型又被提上了日程。运-9是一种载重为20吨、类似美国C-130J的中型多用途运输机,可以说是陕飞在运-8近30种改型积累后的力作。运-9主要改进是换为国产涡浆-6C发动机,采用了6叶片复合材料螺旋桨,可以达到5100马力,并且油耗下降明显,优化了在高温、高海拔地区的起降性能;此外还提高了机翼强度,采用了机翼整体油箱设计方案,把油料装载从14吨大幅提高到了23吨,这也使得其最大航程从3100公里飙升到了5000公里,滞空时间也延长到了10小时,可以说满足了军方战役级别的运输需求;此外,在操作驾驶方面,运-9也与国际接轨,采用了流行的“全玻璃”驾驶舱,数个液晶屏可以显示整机所有操作信息,一举改变了原来仪表多如牛毛的落后驾驶方式;并且运-9作为一款运输机,货仓尺寸也有所增加:长度增加到了16.2米、高度恢复到了2.6米、最小宽度提升到了3.2米,整体容积增大不少。
至于轰-6K“战神”的前世,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那就是在1954年首飞的苏联时期的“图-16”战略轰炸机。图-16自从1954年服役,到1993年退役,各种型号共制造了1500多架,出口到了多个当时苏联的盟国。这些当时引进图-16的国家中,早的在1970年就全部令其退役了,晚的也不过在2000年左右,多数国家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把本国的图-16给全部退役了。但在这些国家中,只有中国引进图-16后将其国产化,并持续改进至今,推出了脱胎换骨的轰-6K!
图-16当年被图波列夫设计局推出时,赋予其的主要任务就是投掷原子弹!但在这之外,还能改装成携带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的发射平台,执行常规武器打击任务。而这些原始设计都被我国的轰-6家族完整的继承了下来,并且被轰-6K配置的各种先进导弹组合所发扬光大了!而且轰-6家族除了轰-6K这样执行打击任务的机型外,还有专门挂载各种电子吊舱执行侦察和电子作战的机型,可谓光大了图-16的门楣!
在中国空军中,除了运-9和轰-6K这种大型军机外,还有歼-11系列这样的战斗机拥有苏、俄血统。并且不光是空军,陆军和海军也有大把的武器装备也能溯源到苏、俄的原始型号上,但是这并不是说我国就是一个山寨大国,相反,这些装备在我国引进后被持续改进、升级,拥有了远超原始型号和俄罗斯本国升级版的作战性能,这就是我国军工科研体系的伟大之处,相比“青出于蓝”也就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