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战时不管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城市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在城市治理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多维度和多层次的。没有任何一个要素能够脱离整体单独的存在。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便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
智慧城市是医治“城市病”的一剂良药,但由于初期缺乏顶层设计,很多城市不能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统筹规划,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普遍存在,数据“聚而不通、通而不用”的情况比比皆是。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垂直领域都有长足发展,但在总体规划中往往不能达成跨领域、跨系统之间接口和标准的统一,在维持城市常规运行时尚可,一旦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就难免出现混乱。
建设盲目追求规模速度。近几年的智慧应用案例不断增加,但“重硬件、轻应用”的观念和跟风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地方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形象工程”,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硬件设备的采购和基础设施的搭建,忽视了城市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和社会生态结构的合理布局。如此过度追求新技术的堆砌,却没有充分考虑“技术为人所用”的人本价值,面对突发疫情的动态场景,就难免出现技术装备不好用、基层工作负担重而群众还有怨言的尴尬。
管理运营能力不足。智慧城市的效能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智慧城市的运营模式。这次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在很大程度上都归结于智慧城市的管理运营能力不足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一是数据治理能力不足,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数据,数据的核心是互联互通,数据治理体系不健全,数据就无法高效流转与整合,也就无法快速匹配高精度要求的疫情追踪场景;二是应急保障能力不足,一些城市的监督监管体系不够完备,导致疫情期间系统故障、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时有发生;三是运行反馈机制不健全,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迭代演进的过程,既要有自上而下的设计,也要有自下而上的反馈,如果不能形成闭环,智慧城市建设最终只能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