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的校园营销违规,究竟何时才能终止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校园一直是三大运营商“硝烟弥漫”的一个重要战场。
8月1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约谈中国移动、江苏省移动以及南京移动相关负责人,就近期媒体曝光的校园电信业务营销违规问题严肃问责。
此次,江苏移动因临近高校开学季,在入学通知书中夹带电话卡被约谈。而据媒体报道,这不是江苏移动第一次违规,之前就因威胁、殴打、阻挠其他公司工作人员;发送虚假短信;拦截异网用户短信;利用渠道排他性协议阻止其他公司进入校园开展营销工作。等等违规行为被约谈。
而就在约谈不久前,7月12日,工信部刚刚召开完电话会议。动员部署秋季校园电信业务市场规范管理工作。7月18日,工信部网站发文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落实《关于规范当前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通知》(工信部信管函〔2015〕420号)等文件,强化违规行为问责处理。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自觉不在校园及周边摆摊设点营销电信业务。各通信管理局加强问责执法,做到有案必查,查实必罚。
校园违规营销是三大运营商共同的顽疾,早在2011年7月,工信部就曾发布过《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当年8月,江苏省无锡市还在当地通信行业协会主导下与无锡电信、无锡移动、联通等公司,签订了《通信行业规范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自律公约》。
2015年8月,工信部电话会议,正式宣贯印发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规范当前校园市场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通知》文件。指出基础电信企业在开展校园业务市场经营活动时,应严守底线,杜绝校园不正之风,维护公平有序竞争秩序,严格落实电话实名制等等。
漫游费取消加剧内斗,KPI换汤不换药在种种文件、意见、通知不断敦促下,三大运营商依然我行我素的顶风作案。不禁疑问,三大运营商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问题。其实,近两年运营商校园营销已经有所收敛。
2/3G时代,运营商在校园营销的过程中,时常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恶斗”逐年升级。以2011年最为猛烈。比如,据当年媒体报道,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数所高等院校录取通知书中夹带手机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三大运营商分公司在火车站迎新时,运营商员工动手火并;南京校园、武汉多所学校通信光缆被剪断;湖北荆门校园营销时发生血案;浙江宁波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交换机被切断,学校网络设备瘫痪……
校园营销从学生们从走出火车站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每年迎新,三大运营商都会在火车站、校园中抢夺地盘。雇佣学生进行营销,通过贿赂把学校老师分成几个派系。局部严重地区,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校园正常的公共秩序,扰乱学生平静的校园生活。
据北京移动分公司经理透露,目前,北京地区的高校已经不允许在校园内进行营销,不过其他省市、地方仍然存在大量校园违规营销的现象。此外,从去年开始中国移动已经没有单独针对校园的KPI考核。
运营商之所以如此重视学生用户市场,是因为该部分市场属于新增用户市场。电信存量市场已经达到饱和,电信市场整体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今年7月1日,三大运营商宣布取消漫游费。又给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带来巨大的变化,影响深远。
在漫游费没有取消之前,运营商自身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地市之间的竞争,即同一个省内不同地市对用户的抢夺。用户受限于在本地使用外地电话套餐将会产生额外的漫游费用,一般情况下都会使用本地的电话卡。漫游费取消之后,省与省之间,省地市之间都将会存在不同维度的竞争。比如,一个广东的用户可能因为甘肃、广西等地区的套餐资费划算,而使用甘肃、广西等地区的异地电话卡。
有人戏称,之前是三家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以后可能成为上千家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目前为止,受限于省与省之间“谁打入谁结算”的费用机制,并没有出现“上千家”运营商之间“大范围”跨省市竞争的现象,不过在小范围内确实显露出了一些苗头。一位中移动员工透露,广东地区用户已经饱和,运营商会跑到广西争抢新增用户。
虽然中国移动没有了具体的校园KPI指标,校园KPI却悄悄地转变为考核新增用户和增加份额的KPI。一般而言,新增用户的指标比收入指标难度大得多,即便运营商多花了结算费用,为了完成新增用户的考核牺牲一部分收入也是值得的。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手机用户呈现低龄化趋势。这意味着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可能就拥有至少一张电话卡,漫游费取消后换卡率将会进一步降低。因此,如果不及时加以制止,出台相应规范。抢夺新增用户份额的“战火”,将会蔓延到中学甚至小学。
一位中移动员工表示,中国移动最早进行校园营销,为的是提前圈地,培养用户,将动感地带的客户消化为全球通和神州行用户。如今,校园营销早已经变了味道,支出远远超过了回报。三大运营商之间拼的你死我活,最后学生每张卡的弃用率极高。
所以,三家恶斗的最终结果是,没有一家能成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