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将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区块链技术能够做些什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区块链运动的意识形态中占据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作为全球资本主义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08年金融危机很容易为发行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行为提供辩护依据。这就是当我们对财富的中心化保管者过分信任时所发生的事情,极端点说,这就是对中心化信任的崩溃。因此,2008年是加密货币传奇的一个开始——金融危机过程中大机构的崩溃时刻既为数字货币的诞生铺平了道路,又为中本聪于同年出版的白皮书提供了灵感来源。
如果当时区块链存在的话,这场危机就不会发生。
相应的,分布式分类账簿技术(DLT)如果能在不久的将来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的话,那么它就可以使我们免于下一次经济危机。至少这是许多有远见卓识的人士和金融专家经常说的——最近的一位是前摩根大通北美投行业务副总裁Pang Huadong。这位前华尔街高管除了认为区块链能够降低全球金融风险、以低成本建立信任,除此之外他没有提供任何细节。
为了证实Huadong的观点,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其他有影响力的密码思想家是如何思考金融危机与区块链技术之间的关系的。
信任危机在最近出版的The Truth Machine中,金融技术记者Michael Casey和Paul Vigna援引雷曼兄弟破产的故事,阐述了他们书中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即信任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社会资源。他们认为,尽管许多金融界人士仍然将2008年的事件视为短期流动性危机,但这种评估从根本上讲是肤浅的。
次级抵押贷款泡沫期间所发生的事件一直延续到了全球整个银行体系,其根本原因实际上是由于社会对金融机构,以及它们的记录保存系统和实践的完整性的毫无疑问的信任。这种坚定的信念使银行家们能够操纵他们手中的账簿,积累和转售那些多年没有价值的资产。
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在危机最严重时期,也就是倒闭前的9个月就公布了42亿美元的创纪录盈利,这一事实表明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并不完全与现实情况相对应。正如Casey和Vigna在书中所说的,援引彭博社记者Matt Lavine的话:
大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得如此复杂,即便是非常中肯的审计也成为了对银行在市场中有多少资产价值的一种猜测。对于一个人来说,他几乎不可能确切地知道某家银行上一季度是盈利还是亏损的。在某种意义上,现有的簿记系统已经达到了它的可扩展性极限。
Casey和Vigna指出,银行会计的核心仍然是几个世纪以来传统的双重记账方法,即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协调借方和贷方。这个系统一直是现代资本主义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更倾信任这种根深蒂固的体系。但这种信任可能是错的,除了效率低下之外,复式会计为操纵提供了充足的基础。
在债务不断累加的同时,臭名昭著的雷曼兄弟利用了一些见不得人的花招让自己的账簿看起来就像是这家公司在蓬勃发展。根据Casey和Vigna的说法,该公司的其中一项措施要求在本季度末将巨额债务从账面上转移出去,并临时存放在回购交易中(回购交易是一种旨在提供短期流动性的工具)。一旦季度报告被美化,债务就又会重新回到资产负债表上。另一个方案则利用了“难以估价”的资产的概念,因为银行的会计人员给这些资源分配了随机的高价值。从本质上讲,这家银行运行着两个并行的账簿:一个是内部账簿,另一个是面向公众的账簿。
出路如果我们承认缺乏透明度,再加上对银行的过度信任是2008年危机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且可能是未来危机的驱动因素的话,那么分配银行业的账簿似乎是一个很有希望的解决方案。
一旦每一项资产的价值和所有权都被永久地记录在一个透明的、共享的数据库中,那么那些像雷曼兄弟那样的腐败行为就将变得不切实际。正如Alex Tapscott在他2016年出版的《区块链革命》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通过提高资本流动的透明度来维护金融安全,是区块链技术可能在避免下一场重大金融灾难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点之一。
在Tapscott看来,央行或其他监管机构将不再需要去个别银行审查它们的操作。访问交易的共享记录将允许他们实时监控现金流。因此,监管机构将会对整体流动性和风险分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有能力跟踪单个公司的行为。有了这些工具,当局将不再需要对金融体系的健康状况进行猜测。相反,他们会对资本流动有更为宏观的看法,也会获得对需要干预的特定领域的初步信息。
Tapscott还评估了区块链在其他金融风险尤为突出的领域的潜力。其中,贷款欺诈是导致“坏账”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
在未来,所有借款人都将个人身份信息存储在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中,这样贷款欺诈就将成为过去(至少是那些依赖于虚假身份的欺诈)。最后,Tapscott认为DLT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将影子银行从整个行业中剔除出去(影子银行是一种在监管范围之外运作的充当金融中介的机构)。
区块链可能对金融危机威胁所给出的一个激进答案是,该技术有能力重新定义全球整个金融体系,并使以当前形式存在的银行成为过去。
正如伯克利的Urvi Guglani在Medium的帖子中所预测的那样,银行作为值得信赖的中介机构可能会在未来的20年内逐渐消失。随着p2p网络取代它们成为主要的信托基础设施,金融将从资产支持模式转变为以现金流为基础的模式,就将不再会出现资产估值错误、核心风险被低估的危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新模式将不会受到任何系统性故障的影响。
限制上述所有解决方案都假定了区块链技术被大量采用,银行部门的所有参与者以及监管机构,甚至个人客户都在共享的分布式账本上进行交互。这种愿景离要成为现实还有多远呢?它肯定会以这种方式实现吗?
尽管目前几乎每家主要银行都在开发DLT相关的应用程序来简化后台的处理流程,但它们的努力是否会产生一个完全透明的、非中介化的系统还远未得到肯定。
如今,区块链领域的行业合作的主导模式是一个寻求建立一个共同的开源软件标准的组织联盟。由华尔街赞助的这种形式已经出现了,名为R3的公司已经在全球聚集了200多家金融公司,并试图建立一个分布式账本平台Corda。
如果指望世界顶级金融公司把它们的资源集中在一起,仅仅是为了建立一种能够处理政府和国际监管机构的精确监管工具的体系的话,那这么想就未免太天真了。又或者是现有的银行正在为点对点网络奠定基础,该网络将逐渐接管信任管理功能。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银行通过在区块链开发竞赛中取得领先地位,并打算推出一套按其条款运行的基础设施。一旦这一设施建立并运行起来,它肯定会允许更多的问责和监督,但它不太可能挑战主要银行的核心角色。
毫无疑问的是,分布式账簿将取代复式簿记并成为金融的命脉。然而,分布式账簿的思路和规模各不相同,最终将采用哪种记账方式还有待确定。华尔街的银行争相建立的区块链体系肯定会减少系统中的摩擦,增加金融机构的责任,但它们不太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信托管理模式。
另一种选择是按照真正的点对点精神,从零开始建立一个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这种基础设施将依赖于不受许可的账簿。这种转变要么需要巨大的政治意愿,要么需要一个去中心化的、全球性的努力去推动金融体系的复兴。无论采用哪种模式,我们都不应将保存记录的安排理想化,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它可能会被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