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AR+旅游业的应用场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8年AR发展不够浓烈,但也稳步前行。前段时间Google I/O开发者大会,Google已经正式发布了ARCore1.2,除三星等高端机型外,国内小米、华为也开始建立合作;ARKit更新到了1.5版本,应用安装数量破千万;国内外互联网大厂仍在孜孜不倦地布局生态建设,市面上越来越多的产品支持AR功能……
但还是要泼一瓢冷水,目仍然没有杀手级的应用诞生,对大多数用户而言,AR仍然是个噱头。第一次体验,会觉得神奇;再一次体验,感觉没有什么创新;重复体验,用户已经慢慢丧失了对AR的惊喜。其实,这是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有人说,AR是新事物,需要慢慢培养用户的认知。就像过去人们用短信聊天,微信出来之后慢慢培养用户习惯,加上移动终端智能设备的普及,才慢慢建立了用户的认知和习惯,AR也是一样,需要在硬件设备支持的前提下慢慢培养用户习惯,让用户能够理解AR,接受AR。
我觉得这是一方面,但很重要一点被忽略,那就是应用场景。
微信之所以能够慢慢取代短信,是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语音图片视频等聊天的诉求是真实的,而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刚好满足这些用户痛点,提供了这样的工具属性,才快速被用户接受,进而成为改变用户习惯的应用。但是AR呢?AR典型的应用场景在哪?
抛开工业级产品,抛开未来智能眼镜不说,单就现在的移动智能终端产品而言,AR能够解决或者AR替代传统APP解决的用户痛点有没有呢?肯定是有的,笔者在之前的文章提过,功能性AR产品用户场景太受限了,更多的企业选择从泛娱乐的角度进行用户对AR认知的培养,所以各种短视频、特效相机等等产品十分火热。
记得15年左右,AR图书或者AR识图卡特别火,一度带动了图书行业的小高潮,AR+教育成为当时特别火热的话题。通过AR技术,将纸质图文知识以生动酷炫的3D场景/模型呈现,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名曰“数字原生代”的阅读体验。但浮华退去,家长不再买单,到如今,这个领域也颇受诟病。
AR家居,曾经也是非常典型的应用场景,尤其是结合AR空间深度感知技术,真正为用户解决家居摆放、购买等需求。笔者认为,这确实是个典型的用户场景,用户购买家具之前,确实有这样的需求,但矛盾点在于,用户并不相信或者不认可AR技术能解决这一诉求,或者说他们是持怀疑态度的,宁愿去家具市场实地考察、测量对比,所以很尴尬的是,宜家开发了这样的AR应用,但反响不够强烈。
目前而言,直达用户层面的,AR应用比较好的领域,“营销”算一个了。营销的需求来自广告主,酷、炫、新奇、独特、amazing……就够了,用户呢,是被动接收方,与其看一些生硬的图文广告,能体验一把酷炫的AR,当然也是不排斥的。所以看吧,现在BAT、Snapchat、catchoom,包括一些国内的小公司,大家选择的AR应用场景必然包括营销这一方向。
笔者非常看好的AR应用场景是什么呢?旅游~
简单分析一下:
1.典型场景:人们旅游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呢?拍照、拍照、拍照。虽然这么说很俗,但很真实。而AR技术能够实时地将虚拟模型/场景与现实环境融合,构造“在场感”。用户在旅游中已经打开相机,打开摄像头,而AR技术刚好match这一场景,提供更好的合影、查看、体验等等需求。
2.用户需求:多数人而言,旅游或是为了游览美景,或是为了寻找历史,或是简单一点吃喝玩乐拍照炫耀。而AR技术刚好能满足所有的需求,比如你去圆明园,只能看到废墟遗址,通过AR可以看到场景复原;比如你去故宫参观,只会看到大大小小的房子,通过AR就可以实时讲解每一间房子的故事,讲解每一个门匾的意义;比如你去西湖游玩,除了看景确实无聊,可以通过AR生成一个虚拟导游,带你游遍西湖,与你酷炫合影。
3.平台需求:于景区而言,吸引游客、宣传景点、古建保护、历史传承等等也是强烈需求,通过AR技术可以实现场景复原,历史穿越,可以实现AR实时点评“到此一游”,也可以宣传当地文化,吸引招商投资,还可以通过AR技术促进周边产品的消费。
4.商业模式:此部分,抛砖引玉。这里有很多角色,游客、景区、平台、内容……,可以深入挖掘,探索商业模式。
相信当前旅游、出行服务等互联网平台已经在布局,但我坚持的一点是,要真正发展起来,AR必须作为核心功能,而不是某个APP隐藏很深的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