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创造史上最牛融资的同时,无人机行业的警钟也悄然响起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本周三(2018年5月9日),大疆创新最新一轮融资方案终于出台,领投方(约五六家,具体名单尚未公布)将定增额度瓜分完毕,每家出资至少一亿美元起。在本轮融资中,进入第三轮的机构投资者名单不超过20家,D/B比例为1.5:1。目前,10亿美元融资已基本敲定。
至此,大疆这场唱了一个多月的“融资大戏”终于落幕。
大疆史上最牛融资:D/B股认购比例1.5:1,募资超计划30倍
作为毋庸置疑的独角兽,大疆此次融资采用的是竞价方式,与一般的公司私募融资大有不同,其设定了一套竞价规则:投资者须认购一定比例如同“无息债”的D类股才能获得B类股投资资格。
无疑,大疆正以“史上最强势的融资方”的角色,完完全全的主导着这场“融资大戏”。
今年4月初,大疆新一轮融资10亿美元股权融资曝光。据悉,首轮竞价结束,有近100家投资机构递交了保证金和竞价申请,认购总金额超计划30倍以上。为了筛选出合适的投资者,大疆开启了第二轮竞价。
截止4月15日15:30,其第二轮竞价最高5亿美元(单个投资机构投资额上限)的平均D类/B类股的认购比例为1.61:1。有关机构测算,大疆投后估值或将达到240亿美元。
4月20日,大疆第三轮竞价开启,内部人士透露,此次竞价,有投资者报出2:1比例,甚至有更高价格,但最终仍未入局。
最终,这场“融资大戏”以中小投资机构出局,近20家机构入选落幕。
然而在同一天,也就是在此次融资的节骨眼上,大疆却被爆“落选美国交通运输部无人机试点项目”。
融资盛世背后,大疆却危机四伏从此次入选美国交通运输部无人机试点项目的名单看,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高通、微软、AT&T、英特尔等均有入选。而身为全球最大民用无人机厂商,大疆向美国交通部提交了约十二项申请,但都未入选。
在最强融资和意外落选的巨大反差之下,我们似乎看到了大疆背后的隐忧,在其高速发展掩盖下的警钟已然响起。
盛世警钟一:危及国家安全据悉,此次美国交通运输部的无人机试点项目旨在生产数据,以协助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制定规章制度,来安全地大规模整合无人机。大疆的落选,无疑和美国较为重视的国家安全有关。
众所周知,大疆的商业模式比较简单,主要以售卖无人机产品为主。据悉,大疆2017年营业收入为175.7亿元,同比增长80%;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出口。
据深圳海关相关数据显示,仅2017年上半年,深圳无人机出口量同比去年增长1.1倍,主要出口地为欧美,拉美等新兴市场。除此之外,全球海外无人机市场约有94%的产品来自中国,其中大疆的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0%。
毋庸置疑,大疆已是全球出货量最大、销售额最高、市场份额最大的无人机企业。
图 | 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汪滔
然而,这样的体量,对于美国这一极为重视航空科技的国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尤其对于无人机这类可被应用于军工场景的产品来说,危及其国家安全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以以色列为例,这一全球公认的无人机强国,在去年7月被爆其国防军购买了大疆的消费级无人机mavic以及“经纬”Matrice 100无人机,分别应用于在敌方拍摄高质量的视频与为投放临时炸弹的ISIS恐怖分子制造障碍;另据相关报道,类似的产品,大疆还卖给了法国。
当然,这两款大疆无人机并不是军用无人机,但其“被军用”却给“国家安全”带去了不小的威胁。甚至有人称,大疆会成为军工概念股。这样的威胁,美国怎会坦然接纳。
盛世警钟二: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逐渐遇冷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目前世界上有三十几个国家或地区研制了数百种型号的无人机。仅美国就有超过50家大学、公司和政府机构在开发150余种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在中国,也已有300多家单位在生产无人机。
其中,消费级无人机行业内主要企业包括深圳大疆、法国Parrort、美国3D RoboTIcs,以及国内知名的昊翔科技、零度智控和亿航。
一直以来,尽管各家都在加大投入,但从出货量、销售额和市场份额上来看,大疆一家独大已是业内公认的“秘密”。
随着这两年全球消费级无人机企业纷纷遇冷,如美国老牌无人机厂商3D RoboTIcs宣布完全终止生产无人机,并已转向软件开发;国内的昊翔、亿航、零度等公司被接连曝出裁员信息;法国Parrot公司也经历了裁员,并向商用无人机转型。
目前全球范围内,竞争对手疲软,反而使大疆2017年业绩实现逆势增长,市场占有率增高至80%以上。这也使得大疆更进一步的稳固了自己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领头地位。
但是,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遇冷是行业现状,在这一背景下,大疆业绩的增速也不得不放缓。2017年12月,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分会发布《2017-2018中国民用无人机发展报告》就指出,经过前三年飞速发展,国内消费级航拍无人机因技术发展、使用场景、市场格局固定等因素,已暂时进入缓慢发展时期。
此外,艾瑞咨询也预测,2025年国内无人机750亿元的市场规模中有半数以上来自专业级应用市场的贡献。
GrView Research对消费级无人机的预测最为悲观,该机构认为到2024年,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年销售额将下降到41.9亿美元。
尽管几乎独占市场,但41.9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实在“微小”,这也在无形中限制了大疆的发展。
盛世警钟三:飞行安全与隐私当前无人机的应用范围虽然在不断扩大,不过在应用的落地和市场扩大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问题,比如“黑飞”。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到2017年的数年时间内,仅京津冀地区就发生近200起不明空情,违规飞行呈逐年上升趋势。时至今日,虽然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监管政策,但是“黑飞”事件仍旧时不时上演。
反映在无人机的销量上,大疆创新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其2017年销售额达180亿元,较2016年增长80%。但这一业绩增长本可能更多,但“黑飞”事件和各地监管政策对销售产生影响。
此外,与“黑飞”并驾齐驱的还有“隐私”问题。
2017年,因为担心潜在的网络安全漏洞问题,原本对大疆开放了300多项豁免权的美国部队暂时停止使用其无人机设备。
在这之后,大疆推出一种私人飞行模式。开启之后,大疆无人机以及控制设备在飞行阶段不会产生和外部的通信,从而保护用户隐私。
不过,这只是“隐私”问题的一部分,是关于用户本身的隐私保护。
在一部分用户手中,不管是正面的案例取证,还是反面的故意侵权,无人机都成为了一种“窥探他人隐私”的工具。
在案件审理中,原告方操作无人机对被告作为商业秘密保护的化工装置和设备进行了秘密拍摄;
在城区飞行中,无人机飞手操纵无人机飞入住宅,对他人隐私进行拍摄和记录……
对于无人机整体行业来讲,不管是“黑飞”还是“隐私”,对其未来的良性发展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作为该行业的“领头羊”,在每一次事件发生之后,大疆都会成为人们第一个盯上的目标。
盛世警钟四:来自互联网巨头的冲击实际上,除以上显而易见的隐忧之外,真正让大疆最为焦虑的,应该是互联网巨头未来的冲击和威胁,他们才是最凶悍、最难缠的对手。
而在这份沉甸甸的名单里,有顺丰、京东、美团、菜鸟……哪一个都足以搅动风云,让人谈之色变。
众所周知,无人机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无论在民用领域的植保和测绘,还是军用领域的侦查和补给,甚至是生活中的旅游自拍,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不过,如果论到市场容量,快递和外卖就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毋庸置疑。
但是,这个市场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京东2016年提出“三级无人机”体系以来,于2017年宣布投200个亿,在全国范围内建上万个无人机机场。目前,在无人机技术研发方面相对成熟,他们已经自主研发了3大系列6款机型,并已经投入到实际物流配送中;
2017年3月27日,顺丰快递公司获得了来自民航华东管理区颁发的国内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证,未来将实现在36小时内通达全国。目前顺丰已推出多款无人机机型,最大有效载重5-25公斤,最大载重15-100公里;
马云掌舵下的菜鸟物流也不甘示后,同样是在2017年,它的无人机在杭州完成了龙井第一采,让狮峰龙井头茶提前了两个小时上市;
美团无人配送团队在无人车和无人机领域已经完成多轮研发迭代,申请了超过60项技术专利。而目前美团外卖的峰值订单是平均每天1800万单,未来可能会达到平均每天1亿单;
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体量下,其所需的无人机数量也将是极其恐怖的。但是,这其中却几乎没有大疆什么事,因为这些所需的无人机都是顺丰和京东们自主研发,而不是从外界采购!
也就是说,在快递和外卖这个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应用领域,大疆已经被拒之门外了。
最后尽管从成立伊始直到现在,大疆的发展速度堪称奇迹,不仅奠定了其业内第一的地位,同时还极大的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但是,任何前路都将有着无数未知的挑战,大疆也终将会面临愈发棘手的难题,届时才是真正考验的时刻。
盛世之下必有隐忧,愿大疆警钟长鸣、且“飞”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