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市场如何才能快速升温?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由于之前可穿戴设备强打的应用相当多元,包括医疗、健身、作为智能型手机的延伸设备等,而使得消费者摸不清头绪,不了解可穿戴设备的确切应用定位,以至于降低其购买意愿,加上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不太符合消费者对“配件”的期 待,因此使得消费者对新产品产生的兴趣热度消退后,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必要性需求大幅降温。
不过,随着欧美运动的风气越发兴盛,以运动为要求、监测运动期间相关生理信息的可穿戴设备如运动手表、智能手环,则相当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此,未来以运动相关应用为基础,可穿戴设备可望再度拓展利基应用领域,如智能家庭、儿童安全追踪手环、智能衣、智能鞋…等,或结合其他技术,开发新的市场契机。
可穿戴设备市场何时爆发?
可穿戴设备的硬件类别涵盖相当广泛,如上述提到的智能手表、手环、智能眼镜(Smart Glass)…等,其中销售量不如预期的类别主要是智能手表。
分析可穿戴设备市场消退的原因,许桂芬认为,首先是市场并未在短时间内爆发,再来由于使用者的定,可穿戴设备得随时配戴在身上,若是需要常常拿下充电,则不够符合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既有印象。
此外,较高的售价与不明确的定位也使得智能手表市场发展雷声大雨点小。
智能手表发展趋缓的原因可从两个面向来看,首先,年轻世代对于智能手表的接受度高;某些商务人士因工作关系需要智能手表作为智能手机的辅助工具,但这些族群并无法支撑智能手表亮眼的销售量。
另外,在技术方面,现阶段智能手表需要每天充一次电,对消费者而言,相当不便。林修平解释,一般手表的电池可以使用1~2年,甚至有些设计还无须透过电池供电,因此消费者期待智能手表也能有较长的电池续航力。
可穿戴设备要如何让消费者更能接受?可穿戴设备对消费者而言就是一种配件,而配件需要新颖、时尚的设计,且无须“时时关照”,比如须一直充电,这将使可穿戴设备无法全面掳获消费者芳心。
所幸,业者们也体认到这一点,除了积极在技术上精进,延长电池续航力外,也和时尚业者跨界合作,希望能将可穿戴设备的外型赋予更多的“个性”与特 色。许桂芬进一步说明,虽然目前可穿戴设备离所谓的个性化与多元性仍有一段距离,但已可发现消费性电子与传统钟表制造商开始“对症下药”,从了解配件在消 费者眼里的定义着手,逐步改善现有可穿戴设备外型,使其能渐渐符合消费者对传统配件的期待,进而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
可穿戴设备必须满足其对配件的要求消费者要求需“使命必达”: 可穿戴设备更像个配件之后,相关业者们还需要满足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其他使用需求,比如价格、电池续航力、穿戴舒适、简单易用,最重要的是功能单一、不需要太复杂。
另一方面,2014年,可穿戴设备初现市场时,相关业者赋予其太多功能,特别是智能手表,一度有取代智能型手机的传言发生,但在穿戴式市场跌的最重 的就属智能手表。许桂芬指出,以销售量来看,目前Fitbit智能手表与手环设备销售量最多,究其原因是该公司的产品满足消费者期待——功能明确锁定运动 健身与生理信息量测,以及设备不要什么功能都有,但却没一项是准确的量测信息。
可穿戴设备有其必要性,否则不会受到相关厂商的重视,也不会在甫推出时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惟可穿戴设备必须找到确切功能定位。举例来说,运动手环能获得消费者欢迎,除了体积大小不干扰使用者日常生活活动,手环结合云端或透过无线短距网络技术如蓝牙、Wi-Fi连接手机,即可将收集到的 信息进一步分析为更有效的数据,让消费者得以运用这些资料预防疾病的发生或改善运动计划。
由此看来,消费者不需要功能花俏、过多的可穿戴设备,而是在某些特定用途、单一领域,具备简单操作特性的可穿戴设备产品,即可获得青睐,如此也可以解释专打运动健身市场的智能手环与手表,何以在可穿戴设备市场有独树一格的销售量。
产品兼容性恐成绊脚石: 就如同智能家庭或其他物联网(IoT)应用,可穿戴设备若是要连接到云端应用服务平台,将遭遇各家设备与服务平台无法共享的情况。杨正廉表示,目前穿戴式 设备业者各据山头,若是出现“某种特别的议题”,如市场新需求驱动,几家发展较快且规模大的公司,例如Google或Apple,才可能进一步坐下谈设备 与服务平台互通的问题。
可穿戴设备市场虽然持续开展,但还没到所谓的爆发点,其中一项关键因素即是兼容性。目前Android阵营主要代表Google已开始 将Android可穿戴设备导向Google Fit,以解决互操作性问题;Apple也有类似的动作。而Android和iOS两大阵营皆各有其优势——Android设备数量庞大;iOS则有较强的 安全性,使其可穿戴设备广获医疗院所采用。
目前虽然Apple Store或Google Play的App在Android或iOS操作系统中可共享,但可达到的效果及功能还是有限,或许这是解决互操作性问题所跨出的第一步,未来能否看到Google与Apple为可穿戴设备兼容性携手合作,仍需要时间。
高效能/低功耗组件发挥空间大可穿戴设备另一项被消费者诟病的问题是设备电池续航力。林修平认为,智能手表初上市时,大多得一天就充一次电,多少“浇熄”消费者的使用意愿;智能手环因没有显示器,所以相对可以拥有较长的电池寿命。不过随着半导体产业技术的进展,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电池续航力已有长足的进展,不再需要每天充电,最长可一周充一次电。
可穿戴设备能够提升使用时间并维持其准确性,高效能、低功耗的组件功不可没。许多可穿戴设备仅是侦测一到两项信息,无须显示图像,又是透过电池供电,则低功耗微控制器(MCU)即可满足开发商的需求;但若是可穿戴设备需要较完整的侦测生理信息功能,则需要采用具备传感器中枢 (Sensor Hub)特性的高阶微控制器。而意法半导体微控制器产品系列完整,不但可以迎合制造商的要求,也能针对少量多样的可穿戴设备产品市场特性,推荐合适的微控制器产品。
可穿戴设备产品类别众多,需要针对不同产品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器,而高通有相当广泛的处理器产品可供穿戴式业者使用,包含智能眼镜 与智能手表的系统单芯片、儿童与老年人智能型手表的低耗电调制解调器、运动手表和智能手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Wi-Fi与蓝牙低功耗 (BLE)、智能耳机的音讯芯片组,以及穿戴式配件的超低耗电BLE。
使用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端看可穿戴设备系统设计。
(MMU)也可选择Cortex-A;另外,执行实时操作系统(RTOS)、不用运作许多 App的设备,即可使用Cortex-M核心,其中,Cortex-M7具备图像处理功能,而若相当重视设备的功耗,且不须进行复杂运算,Cortex- M0、M0+则能符合需求。
转进利基应用市场从上述可知,可穿戴设备必须找到特定应用,才能持续扩大市场范畴。Kedi强调,穿戴式领域涵盖各式各样的设备,应用面扩及健康与体适能、通讯/信息传递、安全/监控与企业应用。此外,许多产业,如时尚与传统手表公司,都已开始和科技公司合作推出新产品,扩大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范围。
举例说明,儿童手表是一个可穿戴设备创新的好例子,4~10岁的小孩可透过手表立即呼叫家人,且父母也容易得知孩子的位置,这让可穿戴设备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和电信业者不仅可建立能获利的业务,更能满足这些早已存在的需求。另外,虚拟现实(VR)和扩增实境(AR)也是在业界快速兴 起的创新使用情境。
可穿戴设备必须找到利基应用,才能持续扩大市场
未来可穿戴设备可锁定小额支付、运动健身与安全追踪等利基领域,结合软件分析功能与方便使用的特性,势必可让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而身为可穿戴设备“扛把子”的智能手表在解决现有的产品定位与技术性问题之后,还将面临安全及隐私的非技术面问题。智能手表的市场也许无法瞬间暴冲,但在一些利基市场仍有其价值所在,因此可以预见智能手表的市场发展虽然缓步,却可“细水长流”。
在逐项解决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要求之后,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发展已陆续传出捷报。事实上,从消费性电子展(CES)各家厂商展出的智能手表, 可发现厂商们已为智能手表找到新定位—结合运动相关生理侦测。可穿戴设备中,市场扩张较快的是运动手环与侦测老年人身理信息的医疗相关的产 品类型,这是由于消费者日益重视健康、运动风气的盛行,以及老龄化时代来临衍生出的需求,因此智能手表若是结合运动手环,可以侦测心跳、血氧状况…等资讯,相信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可穿戴设备与一般资通讯产品有显著的差异性,业者须进一步厘清才能掌握可穿戴设备被消费者接受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由于可穿戴设备是 全天候配戴的产品,因此会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具备较佳的发展空间,如利用智能手环或手表开门、控制电器…等,业者应可朝此方向进行产品发想。
未来发展重点至于未来可穿戴设备发展的重点为何?事实上,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才刚起步,业界有许多的创新,遍及硬件设计和软件体验。虽然目前市场关注焦点为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但在儿童与老年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耳机和各种穿戴式配件这类产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许桂芬则指出,可穿戴设备未来可与物联网应用进一步结合。在商业与工业应用中,可穿戴设备可用于瓦斯检测、辅助物流管理、作为游乐园门票…等;甚至 因为智能型手机不会一直被拿在手上,因此可利用可穿戴设备是全天候配戴在身上的特点,使其进一步成为物联网的连接点,亦即万物与人连接时的主要设备。
综上所述,针对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想象很多,相关业者也还在试水温,因此不断有新的创意加诸在可穿戴设备中。无论台湾或其他地区业者,若能在某些既有或未来特定的需求中,找到非得利用可穿戴设备才能实现的切入点,相信能打造出成功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