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理的不应该只是手机,看看在音响和耳机方面有何发展?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爱范儿的办公室里有一台Google Home智能音箱,也有几台国内品牌的智能音箱,诸位编辑使用最多的功能是让他们每天提醒大家叫外卖,然后就是调戏它们的时候录个小视频发朋友圈。
与其说在调戏智能音箱,不如说是在调戏寄居在这些塑料壳中的人工智能助理们,而未来人工智能助理想要被更广泛的普及,它所选择的载体或许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助理的载体不应该是手机
将智能助手放进手机,这是在手机市场一片向好的前景下,科技公司可以不用深思熟虑就可以做出的决定,不需要研发新的硬件,只需要通过系统或者软件更新就能实现。
依赖智能手机的数量,人工智能助理的普及率一下子就有了起色,但问题是,普及率和使用率又是另一回事了。
在2017年Gartner的调查中显示,Siri等人工助理的应用使用率仅为35%。这对于人手一部的手机来说,不算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不谈受手机上其他应用使用率的影响,从一个人工智能助理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使用率较低的问题或许出在手机这个载体上。科技公司们的想法是让人们用语音使用人工助手,但多数情况下,手指的操作或许要比语音控制更加精准。
人们已经有了一个可以实现几乎全部操作的交互方式,为什么还需要付出学习成本使用另一个。
但相比交互方式,更加影响手机上人工智能助理使用率的,或许是使用场景。
科技公司们似乎从未在发布会上提到过手机上人工智能主力的使用场景,只是不断强调它们能做什么。这就好像是在发现更好的载体前,先为智能助理找个临时的居所。
研究机构 CreaTIve Strategies 调查了300名手机用户,发现 62% 的安卓用户很少或偶尔使用语音助手,iPhone为 70%。
很多人认为那些说在公共场合和 Siri 互动会尴尬的人是吹毛求疵,但 CreaTIve Strategie 的另一项调查显示,公共场合下使用人工置能助理的,安卓用户只有12%,iPhone 用户只有3%。
而这又是使用场景的问题,人们在公司,在去公司的路上,以及在比公司呆着舒服的家里使用手机时,很难有什么事情会触发我去主动使用语音召唤人工智能,多数情况下,我早就把它忘了。
纵然我每次都被 Google 在 I/O 上对 Google Assistant 科幻的演示所迷醉,但我还是静静的用勤劳的双手搜索发布会 Keynote 的直播网站。
智能音箱这幅躯壳不算选错
当装着亚马逊人工置能助理 Alex 的 Amazon Echo 在 2014年横空出世时,大家都对这个会说话的音箱无比好奇,它是什么,它能干什么?
我们现在在说 Amazon Echo 是一个人工智能音箱,能控制各种智能家居,甚至是物联网的接口,但在最初,Amazon Echo 只是亚马逊甚至是杰夫贝索斯脑海中将用户捆绑在其网站上购物的外设。
而 Alex 人工智能助手,从出现时间到技术和数据,它都比 Siri 以及当时还叫 Google Now 的 Google Assistant 要落后两三年。
但来自数据分析公司 eMarketer 的数据显示,在今年一季度美国语音助手市场中,Amazon Echo 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 70.6%。
另外 VoiceLabs 今年发布的报告也显示,目前可能已有 700 万台 Amazon Echo 进入众多家庭,这在智能音箱领域完全处于主宰的地位。
为什么一个后来者可以如此之快的成为“统治者”,是产品定位,是只依赖于语音交互以及开源的系统。
而这三者之中,产品的定位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Siri 和 Google Now 也依赖于语音交互,Google Now 也拥有相对开源的环境,但这两者在手机上的定位并不吃香,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才有了 Google Home 和 HomePod。
有意思的是,它们落后了 Amazon Echo 两三年。
就算 Amazon Echo 一开始并非主打人工智能,但它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一台家庭智能设备,使用场景已经为用户考虑好了。
此外,只能用语音唤醒的交互方式,让 Amazon Echo 智能音箱在特定使用场景下有了存在的意义。而由于它开源的系统环境,如果会使用 iFttt,除了用语音控制 Amazon Echo 定闹铃,放音乐,在亚马逊上买买买,还可以让它除了控制简单的灯光,还可以让它控制门锁、设定空调温度等等等等。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智能音箱这类产品有了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它在家庭这种使用情境下,可以物尽其用,智能音箱中的智能助理,也终于不只是人们调戏的对象。
选择智能音箱并非全对
智能音箱之所以能获得市场认可,离不开准确的定位,但这个定位,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限制其自身以及人工智能助理发展的瓶颈,因为它也就被限制在了特定的环境中。
在上个月 Google 刚刚发布 Android 8.0 后,其自家的 Google app 也获得了一次更新,而外媒 9to5Google 在深挖这次的更新后,发现 Google app 中有代码显示了一个神秘设备。
这个神秘设备的代码为“Bisto”,而 app 中对它进行描述的代码显示:
《string name=”bisto_magic_pairing_assistant_prop_text”》”Your headphones have the Google Assistant. Ask it quesTIons. Tell it to do things. It’s your own personal Google, always ready to help.”《/string》。
很明显,这是一副耳机,而且是一副有 Google Assistant 人工智能助理加持的无线耳机,而在最新的 Google app 中,甚至有一张疑似 Google 智能耳机激活 Google Assistant 的示意动画。
我们不清楚这副耳机会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想到的是,或者 Google 已经想到的是,人工智能助理未来的载体,可能就是我们日常听歌用的耳机。
人工智能助理出现在耳机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在 2014 年,摩托罗拉的 hint 系列就曾展示过类似的概念,但高昂的售价以及作为一副耳机不太有说服力的音质,纵然能像钢铁侠喊“贾维斯”一样叫出 Google Now,但也没能引领潮流。
不过各种功能加持的无线耳机从未消失,从国外众筹网站 Kickstarter 走出来的 Bragi Dash 以及 Bragi Dash Pro 可以算是典型的代表。
Bragi 在 Dash Pro 系列无线耳机中预载了 IBM Watson AI 人工置能助理,而这个耳机甚至有一套自己的操作系统 Bragi OS。
在即将迎来的 Bragi OS 3.1 更新中,Dash Pro 还将支持亚马逊的 Alexa,这意味着你用耳机就可以操作家中的智能设备,但不仅仅是坐在家里的沙发上。
虽然 Bragi 旗下的耳机实属小众,但 Bragi 的 CEO Nikolaj Hviid 表示,他希望未来可以实现的是让人们在某些场景下,可以彻底脱离智能手机,用耳机就能完成各种操作。
某种层面上看,耳机和音箱很像,它们都没有屏幕,用户只能使用语音来进行操作,可以说,这是一种强制性的交互方式转换。
但耳机和音箱又可以说是完全不像,因为你不能带着音箱到处走,但耳机可以。科技公司们不余遗力的加大对人工智能的投入,通过音箱这种产品形态带到消费者面前,纵然家庭环境定位准确无误,但如果没有其他智能设备或者智能家居的协作,沦为摆设的可能性更大。
况且,音箱或许并不是每个家庭的必需品,或许也不是每个人的必需品,可是耳机在每个人身上几乎到能看到。
这里可能还要“感谢”一下苹果的 AirPods,在 AirPods 出世前,普通消费者可能对无线耳机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而在上月研究机构 NPD 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从今年开始到现在,美国市场共售出 900000 部无线耳机,而苹果的 AirPods 则占据了销售总额的 85%,而整个耳机市场的销售额以及产品价格分别比去年上涨了 22% 和 18%。
换句话说,人们对耳机的需求和购买力上升了。
加上苹果在 iPhone 上砍掉 3.5mm 耳机孔的操作,也间接的帮助人们去接触无线耳机。NPD 的分析师也在报告中写到:
接受无线耳机这一品类的消费人群正在形成,而且不断地扩大。类似 Alexa、Google Assistant 这类人工智能助理在功能性上不断地完整,包括无线耳机在内的各种耳机设备,将会是人工智能助理未来主要的载体。
Amazon 在智能音箱已经拿下一城,Google 这边已经准备在今年发布搭载 Google Assistant 的智能耳机了。更有意思的是,Google 还将授权其它厂商打造 Google Assistant 智能耳机。
不难想象,未来我们可以带着耳机直接和自己的人工智能助理交流,让它都邮件、信息,回复电话,可以实时帮你翻译听不懂的外语,而这些其实都已实现,差的只是市场爆发的那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