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公交卡其实是一碗10多年的冷饭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iPhone的NFC功能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显然苹果是相当重视这个功能的,在苹果官网上我们可以得知,目前相关交通支付页面已经上线,开始阶段仅支持北京和上海的交通卡模式,以及广州和杭州的银联云闪付模式。
论历史,“手机NFC当公交卡用”这玩意,追溯到2006年,通过Nokia 3220,已在厦门市推行易通卡上实现,覆盖公交汽车、轮渡、餐厅、电影院、便利店等营业网点的手机支付。
由诺基亚,飞利浦和Sony合作制定的NFC标准,虽然对比蓝牙WIFI之类的连接标准,在公众受认可度上并没有那么强,但在实际产品应用上还是占据了较广的层面。作为制定标准者之一的Sony,在旗下的Xperia手机,α微单,以及蓝牙音箱等产品线中,都加入NFC的支持(NFC快速匹配连接)。
从数据上来说,NFC的普及率还行,但实际使用率上并不高。
按理说,尽管诺基亚皇朝已经不复存在,飞利浦也没有当年的光辉,但剩下的Sony在近几年表现逐步回暖,旗下产品更是创造许多热销记录,按理说要让NFC上头条的,应该是Sony才对。但为什么最终成为头条焦点的,却是苹果呢?刨除“富可敌国”这个开玩笑的原因,也许我们能够从NFC的原理和背后隐藏的目的中找出原因。
苹果只是想提升用户体验么?
NFC其实相当适合进行“刷卡”这个动作,甚至比起我们现在常用的二维码都要方便。近场通信的技术原理其实并不难,它通过主动与被动两种模式交换数据。而它的最大两个特点:传输距离极短,适用于近场通信;建立连接速度快,“滴”一声便已完成操作。因此,无论是我们天天要用到门禁,还是消费领域中应用,在NFC技术的加持下,都能够加身于手机中迅速达成目的显然是十分合适的。
比起10多年前的试验性应用,NFC经由苹果这位巨头,在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消费者日常行为的当下,正式从沉睡状态中激活,似乎是再合理不过的行为,也符合苹果产品近年逐渐融入生活的态势。然而这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否也意味着苹果在手机行业中已经黔驴技穷,只能动点歪脑子“搞搞新意思”?要知道单是北京,已经有了“北京一卡通”APP,“易通行”App,以及移动/交通/电信的 NFC-SIM,足以完成苹果这张公交卡能做的事情。
如果仅是这般,苹果就不是我们所熟知的Apple了。Apple Pay交通卡的背后,是苹果对移动支付领域的虎视眈眈。就产品形态看,以往的NFC支付都是地域性的,联合手机厂商、金融机构、交管部门等多方关系(例如我们刚说到的厦门e卡通),而促成的一种试验、区域性产品。苹果这次一下拿出对两个主要城市的交通卡,虽然并不是皆大欢喜的结果,但也有了足够的影响力。
以“拥有完整生态圈,可融入生活的电子产品公司”这个身份深入移动支付领域,甚至是其他生活范畴的苹果,比起其他厂商,其手法和意义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还记得当年Apple Watch的发布吗?苹果找来酒店集团SPG作为合作对象,在发布会上演示了如何单靠Apple Watch无房卡入住酒店房间的过程。
当苹果试图以数码产品提升生活中点滴体验,总会选中在适合的切入点,让功能尽可能稳定发挥,避免体验鸡肋降低用户对苹果产品的体验分。而在网络金融领域中,苹果在熟悉NFC的特点后,在适当的时候推出更快捷的支付功能,背后的棋大得让人心惊。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苹果公交卡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铺开,由于公交卡本身具有实体消费的属性,苹果在网络金融方面的扎根将会更加深入,对原有的网络支付功能将会形成一定的冲击。说得更白一点,Apple pay背后实际是从产品力斗到网络金融,苹果伸出的触角势在必行,“富可敌国”这句玩笑话估计将会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