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国产机器人何去何从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装备,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不断攀升,国内厂商遍地开花,然而当“机器人热潮”逐渐褪去,引发了更多思考,行业厂商如何根据自身条件谋求进一步发展?工业机器人有哪些“蓝海”应用行业?未来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下面就随工业控制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2018年5月9~11日,由国家工信部、国家科技部(国家外专局)指导,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在浙江宁波余姚盛大举行。本届峰会依旧以“知行合一,让AI与机器人更融合”为主题,分为主旨报告、交流对接、展览展示以及配套活动四大板块,汇集了海内外知名科学家、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重大专项机器人专家、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负责人等5000多位业界精英出席峰会,共商机器人发展大计、共享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搭建了机器人政策、技术、产业、供需对接、人才及投融资等的资源交流平台,推动了行业有序、健康、快速地发展,促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智能制造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由高增速放缓,制造业转型升级也迫在眉睫,然而,推进智能制造的道路依旧困难重重。“经济效率增速放缓、质量基础相对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以及行业信息化水平不够高,这是横在智能制造前面的六座大山。”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原执行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朱森第表示,“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需从提高效率和质量入手,着力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打造规模与效益皆优的制造业。”
面对制造业的重大变革,高新技术不断引入,智能化成为明晰的发展方向,由此便引出智能制造的概念,朱森第指出:“在有效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同样有六个关键:紧跟世界技术发展趋势,积极融入新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多层次多维度推进,通过试点示范,实现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紧贴市场,从企业实际出发,始终把效率效益放在第一位;筑牢根基,做好基础管理和精益生产,抓住痛点难点;构筑标准框架,基础标准先行,建立中国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加快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使之与推进智能制造的力度相匹配。”
智能制造就是制造系统不断演变的过程,而制造系统演变的两个特征就是人力在制造系统中比重的降低以及制造系统中固化的人类知识及经验的比重变大,因此,工业机器人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密度正不断提升,然而,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尽管越来越接近世界水平,但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与韩国、日本、德国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尚有较大空间。在体量巨大的市场中,“国货”当自强。
国产机器人何去何从?在群雄四起的热潮下,中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盲目发展不仅会造成实力不足的企业“陪跑”的尴尬局面,更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机器人企业的发展之路也是本次峰会的焦点话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机器人方面,发展速度更是惊人的迅猛。然而,要想用短短几年的时间,赶超行业巨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沉淀是不现实的,而且,中小企业零散、众多以及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现状难以逾越。机器人应用全国第一,浙江省的机器人产业起步早,聚集了众多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制造和系统集成的各类厂家,是我国的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和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其发展模式对于我国机器人及零部件厂商来说,具有代表意义,值得借鉴。
在产业发展方面,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理事长甘中学博士介绍了浙江省机器人产业集团的发展模式。“智能手机把信息互联网变成了移动互联网,如今智能机器人把工业互联网变成了移动互联网,浙江省机器人产业集团将围绕移动互联网,实现一网、二基金、三平台的规划。”一网即“工业淘金网”,打造从供应商到客户,完整的智能制造生态链,利用区块链技术,将金融服务、供需对接以及标准定制和质量监测融合在一起,形成质量高,智能化,高效率的生产闭环;二基金是浙江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和智能终端孵化投资基金,产业基金用于产业资本整合,孵化基金用于中小企业培育;三平台是机器人生产基地,下一代智能终端创新中心和立体智能物流云平台,通过与国外厂商合作,建立了中国东部最具规模化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我们通过机器人+,实现人工智能、高智能化生产,通过智能物流平台,将淘金网和机器人终端连起来,形成新的发展模式,以宁波港口为起点,辐射上海、江苏、安徽等,再推广到全国,同时通过宁波的海上丝绸之路,让工业淘金网走向世界。”
作为中国机器人行业的重要平台,机器人峰会不仅链接了行业供需,更为机器人厂商及用户提供了绝佳的交流平台,助力产业发展。峰会同期,多场交流分享论坛以及方案展览,深度挖掘需求,引导客户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之路。拥有顶尖技术和庞大市场,中国机器人行业,未来可期!